返回第371章 萨尔塔省和直升机  阿根廷帝国崛起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精细化农田管理弥补土地先天不足,通过农业合作社整合中小农户形成规模化经营,建立产销一体化,集中采购农资,

共享农机设备和劳动力,但需要村庄有足够强力的领导者。

往往威望比较高的人进行整合,也间接推动统一民族党的权力下放。

机械化开垦的好处是可以建立美式大农场,以农业合作社为核心的新边疆开发效果还是相当可以。

目前阿根廷每户农民平均拥有10口人,分到土地约8-10公顷,20-25英亩的耕地,土地所有权的确认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大部分土地由农业合作社进行分配,如果是人口多的村庄就会分的少一些。

如果是牧场分配,土地面积就更大了,一些家庭牧场的面积分配到的牧场在200-1000公顷,公司牧场的面积在5000-公顷,牧场地区的土地改革一般是没有那么深入,不少家族选择分家,规模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牧场基本上瓦解。

牧场地区的土地改革主要针对超大规模的农场主地主牧场和外资控制的牧场,中小型家庭牧场则进行了保护。

配合适度集约化经营,实现家庭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配合集体农庄和农业合作社,农民收入增加。

目前阿根廷土地整合度高,农村合作社主导耕地规模,如有些农村会组成农业大队,5-10户土地整合成小麦大队,集中种植和耕种,集中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机械共享统一销售,让土地产出效率更高。

如核心区的潘帕斯地区的耕地,分配的会比较少,但新开垦地区会多一些,只是大部分农民不会大量新开垦耕地。

如查科省新开垦的耕地大多数登记在国营农场和原先的兵团农场公司下面,随着建设兵团转型,大量的耕地改为国营农场或者分配出去给原先的兵团士兵。

按国家农业部的估算,目前阿根廷农村地区农民已经掌握90%的耕地,土地改革正式进入尾声。

分到土地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巩固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制度化写入宪法,保证土地不能流转到个人手里,而是通过集体农庄和农业合作社,让土地不会被兼并,都是长期工作。

阿根廷农村地区拥有约500-600万的农业工人,他们有的不愿意自己种地,有的是新移民,有的是家里田地不多,不想辛苦开垦荒地,出来讨生活,成为农业工人。

农业工人形成了阿根廷劳动力蓄水池,雇工日薪约2美金左右,妇女工资仅为男性一半。

他们白天务农劳作,晚上参与家庭作坊或者村办工厂兼职工作,如羊毛编织、橄榄油分装,面粉厂等,收入要高于普通农民。

有的则是全职变成工人。

商业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始创办一些村办农产品加工厂,让很多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如拉潘帕省,布省,雷里奥斯省等省份就出现了大量的村庄工厂,如面粉加工厂,葡萄酒厂,棉花加工厂,蔗糖工厂,罐头厂,建材加工厂,皮革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服装加工厂,五金加工厂等,推动阿根廷轻工业快速发展。

这些工厂主要是对抗工农业剪刀差而存在的,开发广大农村市场。

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村办工厂和农村家庭作坊数量超过1万家,带动90万农业工人就业,拉潘帕省的数量更是达到1.2万家,带动120万农业工人就业。

1964年全阿根廷国营公司数量首次达到6000家,其中大量是新创办的地方国营公司,总资产突破150亿美金,年产值也超过了100亿美金,建立庞大的国营工业体系。

内阁控制的国营公司主要分布在垄断性行业,地方国营公司更加全面,包括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

去年拉潘帕省的国有工业企业就有1262家,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阿根廷国营公司覆盖几乎所有主流行业,但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阿根廷国内工厂数量继续增加到18万家,规模以上工厂达到3万家左右。

上市公司数量也猛烈增加中,排除掉交易限制比较大的三级交易市场上的公司,目前阿根廷主板上市公司总量达到1000家,其中国家证券交易所有700多家。

挂牌交易和等待进入主板交易市场的成长性中小公司数量突破1200家,证券市场上可交易的公司达到了2200家。

国家证券交易所监管较松,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外国投机资金。

从去年12月的58.8亿美金总市值的高峰后,阿根廷股市开始急转直下,国家证券交易所半年时间跌到了30亿美金,猛跌了1半左右,不过也因此把外资热钱收割了不少,最近一个月才开始回暖。

不少投资股市的投机者破产,比如杠杆投资者,但很多人是用自有资金的人员只是损失了账面上的浮盈,特别是刚开始交易一两年的人,甚至还有盈利,股市沉浮上下波动也是正常。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