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陈福后面的是一位丫环打扮年轻的女子,她叫采莲,是李义的贴身侍女,模样俊俏,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十分有神。
“少爷,您回来啦!”采莲惊喜地叫道。
“嗯,回来啦!采莲,你又长高了,模样也更俊俏了。”李义亲切地笑道。
“少爷,您黑了,也瘦了。”采莲心疼地说道,水汪汪的大眼睛瞬间迷蒙,晶莹的泪水流过了白皙的脸颊。
喊叫声惊动了府里的其他人,人们纷纷涌了出来。
“侯爷。”
“侯爷。”
人们纷纷向李义行礼,亲热地招呼着。
李义在人群的簇拥下,来到了中堂,他跟众人热烈地交谈,拿出了很多礼物分给了众人,大家都十分开心,气氛更加热烈了。
李义虽然贵为侯爷,平日里却没有架子,对府里的人态度亲切和蔼,关心他们的疾苦,深得众人的敬爱。
“侯爷。”
一个粗大的嗓门叫道。
这时,从门外进来了一对母女,过来向李义行礼。
“刘嫂,怡翠。”李义亲切地招呼道。
刘嫂是侯府的厨娘,怡翠是她的女儿。怡翠名字听上去虽然文雅,可是她的长相却五大三粗,个头足足比母亲高了半头,说话也粗声大气的。
李义抓过一把葡萄干递给了怡翠,她开心地嘎嘎大笑,震得房顶嗡嗡作响。
热闹过后,李义说道:“我想洗个澡。”
采莲急忙去张罗。
李义接着说道:“刘嫂,我有些饿了,你给我们做些吃的吧。嗯,一共五个人。”
跟着李义回来的还有4名亲兵。
“哎,我这就去。”刘嫂急忙拉着怡翠走了。
第二天上午,李义换上了军服,来到了兵部。
“安息都护府校尉李义,见过尚书大人。”李义恭敬地行礼说道。
“哈哈,李义,两年不见了,又长高了不少,也壮实了。好!好。”
兵部尚书尉迟恭高兴地说道。
这位被百姓们当做门神的黑脸大汉,笑起来一口白牙分外醒目。
“见过尉迟伯伯。”李义再次行礼说道。
“嗯,什么时候回来的?来坐下说话。”尉迟恭亲切地说道。
两人亲热地寒暄了一阵,李义取出了安息都护府都护薛怀忠的奏章,呈交给了尉迟恭。
尉迟恭看完后,眉头紧皱,沉默了半晌,却没有说话。
尉迟恭的表现令李义有些失望,他原本以为,脾气暴躁的尉迟恭见到奏章之后,会大发雷霆,斥责大食人的侵扰行为,没想到却是这副表情。
李义问道:“伯父,您觉得朝廷能够出兵波斯吗?”
尉迟恭长叹一声,说道:“贤侄,以目前的情况,朝廷是不可能出兵的。还有一个情况我必须告诉你,朝廷不仅不会出兵波斯,而且,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有不少的大臣提议要取消安息都护府,彻底放弃西域。”
“啊,怎么会这样?”李义大吃一惊。
尉迟恭向他讲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原来,安息都护府以前就将大食人袭扰边境的情况,上报过朝廷。朝廷就此事展开过讨论,尉迟恭等军方将领希望加强安息都护府的军备,防备大食人入侵。
结果,有不少的文官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西域大部分都是戈壁,那里的民族也十分混杂,朝廷从西域不仅收不上税来,反而每年要拿出大笔的经费进行补贴。因此他们主张放弃西域,只要守住玉门关就行。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朝堂上争吵得十分厉害,这件事情至今尚未有定论。是否放弃西域不好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兵波斯是不可能的。
李义十分郁闷,不过,对于朝堂上出现这样的声音,他也不觉得奇怪,导致这样的局面,与大唐的边境政策有关。不仅仅是唐朝,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的边境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原王朝向来以世界中心自居,他们看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认为那都是蛮荒之地,面对着周边的国家和民族的侵扰,在打击过后,只要他们表示臣服,就不会派兵去占领和进行直接的管理,而是采取和亲等怀柔政策进行安抚。
这些少数民族每年会象征性地向中原王朝进贡,中原王朝自恃泱泱大国,为了表示自己的气度,会赏赐他们大批的礼物,远远超过了他们进攻的数量。
就这样,中原王朝在征服了周边的国家和民族之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的经济利益,反而每年要拿出大笔的财务进行补贴。
周边的国家和民族看准了中原王朝这种自大的心理,中原王朝一旦削弱,他们就会会进行反叛。打得过就烧杀抢掠,奴役中原百姓,打不过就投降。
历史上的匈奴人、柔然人、突厥人、吐蕃人、高句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