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受到接济,二人筹谋贩卖同族(羯人),未果。
好景不长,东嬴公司马腾为筹集军饷,大捕胡儿,石勒终究没能逃过被卖为奴隶的命运,贩往平原国的路途上,石勒受尽屈辱,赖于旧识郭氏照顾,侥幸未死。
后来的故事无需多说,奴隶皇帝仅此一例。
羌族姚氏、氐族苻氏与魏晋王朝的关系更加源远流长。
拓跋氏的王号不是僭称,而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册封,东晋朝廷更是马不停蹄给慕容廆、慕容皝父子加官进爵,赐军资以数百万计……
五胡乱华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必须清楚认识到五胡乱华之前的社会环境。
换言之,华夏自乱,五胡趁虚而入。
西晋没有及时处理土地问题、奴婢问题、流民问题,使得原本畸形的社会生态更加脆弱,在与内迁少民的斗争中一触即溃,这才是五胡乱华的本质。
东晋延续了西晋的制度,将南北士族利益嫁接,大力发展庄园经济。
在晋室自弃天下的情况下,苻坚是北方生民的拯救者,他的志向是‘宾服四夷,归化万邦’。
相反,东晋对于复兴晋室、重整河山一点都不热心,朝臣大言不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祖逖、庾亮北伐屡为后方牵制,之后又有殷浩北伐,均未成功。
三位前辈在上,桓温已经生不出恢复中原的志气。
桓温进军至灞上,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长者含泪道:“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面对百姓箪食壶浆以迎,桓温没有向近在咫尺的长安城发起进攻,而是按兵不动,当然,并不单纯是桓温北伐意志不坚,桓温入灞上没有世家豪族来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士族门阀、豪族(坞堡主)地主、胡人酋帅,没有人在乎统治阶级的血统,而百姓没能力在乎!
凡此种种皆可明晰,阶级矛盾在前、土地矛盾在中、民族矛盾在后。
解决阶级矛盾、土地矛盾,民族矛盾不攻自破。
……
登国元年,恂别民户,佐创保甲。
——《魏书》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