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  风生水起大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够真正在纯净的土壤中长大!

在这里,我立誓,终身不买华夏书局的儿童文化作品,终身抵制九歌的作品!”

此文一出,顿时引发了许多父母家长的共鸣,陈一鸣巧妙地将父母对于孩子关爱,引导向了对九歌和华夏书局黑幕的控诉。

通篇的呼吁口号,没有任何实质,却正好戳在了网友们的痛点,文章发出,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就冲到微部落实时热搜榜第三位。

而前两条分别是“九歌现身”和“抵制九歌”。

当舆情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时,九歌微部落又发布了一条新的动态:

“孩子真的没有鉴赏能力吗?”

当这条动态又一次被“孩子能鉴赏还要父母做什么呢?”之类的评论淹没时,九歌又发不了一条新的动态,这一次是一条长达四十五分钟的视频,并且一经发布就空降到了热搜第一,并且迅速被推送到了每一位用户的发现页。

陈一鸣原本决定趁热打铁开始写下一篇文章,正愁找不到新的方向,看到这个视频,正中下怀,立即点了进来。

视频的开头只有一句话,【你了解过孩子的世界吗?】

陈一鸣有些奇怪,孩子的世界不就吃和玩吗,这有什么不了解的?

字幕消失,视频继续播放。

画面中间又出现了一张简笔画,一根土黄色长条,中间高高凸起,长条的右边还点了一个小点。

又一行字出现,【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这不就是帽子嘛,陈一鸣理所当然地认为。

这幅画被拿去问很多大人,没有意外,他们也都说是帽子,陈一鸣觉得有些无聊了。

而后这幅画又被拿去问一群孩子,答案却让陈一鸣意外,每一个孩子都说这是蛇,甚至还有人说这是一条吃了大象的蛇。

陈一鸣觉得有些好笑,设怎么可能吞的下大象?

但是结果很快被揭晓,画面中的凸起部分竟然真的是一只大象,陈一鸣有些惊讶,此时再看长条右边的小点,不就是蛇的眼睛吗?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能认出来这是蛇,但是大人却不知道?陈一鸣的眉头紧紧皱起,他发现事情也许不那么简单。

又是一条字幕,【你看过孩子写的诗吗?】

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这一次陈一鸣没有妄下断言。

于是一张张不同作业纸,一行行歪歪斜斜的小字出现,后面还站着一个个害羞笑着的小作者,那笑容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由得跟着笑起来。

《月亮》

为了跳到天上

月亮先爬到

树上

《灯》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茶香》

我拿着一杯茶

闻了很久

茶香

迟迟

没有赶来

……

这些诗不像大人写的那样措辞严谨,结构工整,但却有着成年人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的灵气,让人忍不住惊叹的巧妙。

【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记得,我们都会自然长大,学会像大人一样说话,却学不会像孩子一样写诗。】

【你从未走进过他们的世界,又怎么知道他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呢?】

【就像你,从未真正了解过,又怎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最后是一段没有剪辑过的长视频。

在一间空旷的教室里,左右两边各摆了两堆书,左边是花香夫妇的《冒险大王》,右边是九歌的《果果和小花的睡前故事》。一群孩子在教室中间,老师告诉他们可以选择其中一本书作为自己的礼物,但只可以选一本。接下来的半小时里,孩子们左右来回地跑,互相争论比较,而最终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选择了睡前故事。

看到视频的最后,陈一鸣有些沉默,也许有人说他可以狡辩孩子们是在配合演戏,但很遗憾,无论谁都能看得出来,那些笑容和眼泪是无法作假的

视频的最后是一句话:【请你们相信,孩子本身是有深度有辨别能力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们做一个正直的人,那么也请你们带他们一起去寻找事实的真相。你坚持正义的行为,会成为孩子眼里的光。】

这条视频发布之后,原本喧嚣沸腾的网络为之一滞,原先义愤的众人忽然发现,自己有可能成为了别人手里的工具。

人们匆匆走出家门。

依旧不相信的人,要用事实去打九歌的脸。

而真正关心孩子,真正关心事实的人,选择让孩子自己去书店里选择。

但没有例外的是,他们都走进了华夏书局的门店,打开了《睡前故事》。

当天晚上,各大儿童电台更是被《美人鱼》《青蛙王子》等故事占领,当广播结束,家长和孩子意犹未尽想要再听一个故事的时候,《果果和小花的睡前故事》这个名字也在最后从主播的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