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朔勾唇笑了笑:
“你此次去金陵任职,会遭遇一桩公案,若是焦头烂额不得其法,不如打开这信封看看。”
贾雨村知道林朔出身权贵,母舅家乃是侯门公府,父亲又是圣眷正浓的巡盐御史。
他心想林朔必是知道了什么隐秘,便好奇地问道:
“公子可是知道这金陵的内情?”
林朔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你可知那金陵应天府可是个肥缺,为何却偏偏落到你的头上?”
贾雨村愣了愣,不得不承认——
就算有林如海给自己写推荐信,但他和贾府并无什么亲戚关系,贾政为何会轻轻松松就给自己谋来了金陵应天府的缺?
莫非,这其中有什么要命之处?
林朔笑着拍了拍那信封:
“放心,只要你有遇事不决之时,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便行了。”
贾雨村没想到林朔居然这般照拂自己,顿时感动地起身道:
“多谢林公子,在下铭记在心。”
林朔笑了笑,他当然不是白白给贾雨村帮忙的……
贾雨村有些可惜道:
“可惜金陵那边让我立即赴任,便等不到喝宁国府的喜酒了……”
林朔勾了勾唇:
“那也确实挺可惜的。”
不过秦可卿嫁进去没几年就香消玉殒,只怕喜酒喝下过不了多久,又该喝丧酒了……
这时,只见城门楼打开,成百上千个身披银甲的士兵骑在高头大马上,排成两列纵队走了进来。
上千人的队伍,却行动间鸦雀无声,森然肃穆。
而队伍打头的,是个白面长髯,精神矍铄的中年人,看起来有四十多的模样。
“这是忠顺王的亲军!”
贾雨村惊叹地说道,
“忠顺王大胜北方蛮夷部落,看来今日就是军队班师回朝的日子!”
林朔向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一眼就看出这个中年男子,就是那日他和黛玉进京城,路过云来客栈坐在二楼的那位!
而且当时那个男人的长相和此时的忠顺王有一定出入,难道是使用了某种易容术?
如果是其他人定然看不出来这是一个人。
但林朔有着超乎于常人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他能记起每一天自己见到的每一个细节!
林朔皱眉说道:
“你确定这个忠顺王是今天才进京城的吗?”
贾雨村笑了笑:
“那是自然,这么多的军队日夜兼程才回京的,难道还有假吗?”
城里游街的不过是忠顺王的亲兵,而其他王军如今都在京城外的荒地扎营。
帐篷挨着帐篷,绵延了整整十多公里。
林朔沉吟着想道:
这忠顺王明明五天前就已经到了京城,显然是赶在军队前面到达的。
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宫谢恩,反而在客栈之类的地方逗留,是想要做什么?
看来,这个战功赫赫,颇受圣上恩宠的忠顺王,其实心思并不简单……
贾雨村在没被贬斥罢官前,也听说过一些朝中的隐秘,小心翼翼道:
“听说这忠顺王和林大人在朝堂之上,似乎不太和睦……”
忠顺王是马背上挣来的爵位,战功赫赫,并且世袭罔替,不像荣宁二府的爵位会降级。
比如宁国公贾演的爵位,传承到曾孙贾珍的手中,便只是个世袭三等威烈将军。
故而,比起贾府来说,忠顺王自然是尊贵显赫得多。
古来朝堂上,文官武将便势如水火。
贾府祖辈虽然也是马背上打出来的荣华富贵,但到了贾政这一代,还是偏向走仕途经济的文官一道。
再加上有了林如海这个探花郎,贾府便彻底步入文官的行列。
贾珍、贾赦世袭的武官爵位不过是一份尊荣。
既不领兵打仗,又不戍守边关的,武将们早把他们排除在外了。
但林朔对这些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感兴趣,便说道:
“文官武将势如水火,不过是此消彼长的帝王权术罢了。”
文德帝虽然昏聩,但也知道制衡的道理。
既不能让林如海等文官权倾朝野,也不能让忠顺王这种武将拥兵自重。
唯有互相制衡,才能保证帝王统治的牢固。
贾雨村听到这话,认真咂摸了几下,顿时肃然起敬:
“公子果真厉害,三言两句便勘破了这其中的关窍啊!”
林朔却勾唇不言。
在他看来,文德帝不好好打理民生,发展生产力。
反而每天都想着什么帝王权术之类种种,只为了自己屁/股下位置坐稳了。
这样的人,真是不配当皇帝。
……
此时,老三将秦可卿送回家中,便折返来找自家主子。
林朔为贾雨村践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