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7章:没有人比我更合适研究吐蕃史  我在北大学考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些苏亦前世耳熟能详的书籍,现在,一本都没有出版,藏文版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苏亦根本就看不懂。

他根本就没有办法拿这玩意来当文献引用。

但王尧先生译注的《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历代赞普传记》,他恰好翻看过,因此,对相关历史历史并不陌生。

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的故事,就不用说了。

崇奉佛教,也找到了源头。

看着他突然沉默下来,马世昌笑道,“你小子一脸意犹未尽,要不要继续说一说?”

苏亦摇头,“不能总是我说啊,肚子里面的墨水都被掏空了,要不,姚师兄也说说?”

姚华山笑道,“你小子害怕自己说多了吃亏了是吧?行,那我就说一说。”

“朗达玛灭佛,你们仨,前面的说法大部分都涉及到宗教之争以及政教之争,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王朝末期国家经济濒于崩盘,xz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人口基数,不足以支撑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王朝。”

“热巴坚时期,寺院建设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再加上法会、礼佛、译经的支出,以及大量青壮年脱离生产入寺出家,对此情况,稍微有点作为的统治者都要抑佛禁佛乃至于灭佛。有了热巴坚时期的狂欢,朗达玛灭佛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还有史料记载,当时,朗达玛当政后吐蕃农业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瘟疫,霜冻/冰雹/干早/洪水接踵而来,当人们看到佛教无力阻止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时,于是许多讨厌佛教的大臣们乘机把这些灾害归罪于佛教。于是,这里面是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遇上天灾,只能说佛教倒霉了。

说着,他望向苏亦,“你小子,还有话要说吧?”

苏亦点了点头,“我前几天查过赤祖德赞的资料,除了他在兴佛方面有些丧心病狂,荒唐到授权僧人制定教规与国法这些事情外,他在位的时候,跟大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主动与唐修好,促使了长庆会盟的成功,嗯,也就是被后世戏称的为“甥舅和盟”,当时还修建了《唐蕃会盟碑》。”

他铺垫的事件有点长了,许婉韵有些好奇,“你小子拐了一圈,到底要讲啥?”

苏亦笑,“婉韵姐,不要着急嘛。”

“别兜圈子,直接说。”

于是,苏亦说,“我主要就是想说,长庆会盟以后,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好事情,然而,在大唐这边却有一个利益集团受到更加的冲击。”

他这一话,一下子就把许婉韵仨人的好奇心给勾起来。

“哪个利益集团?”许婉韵催促,“赶紧说,别吊胃口。”

苏亦真没想留扣子,主要是许婉韵太着急。

他接着说,“就是吐蕃的边将集团啊,大唐跟吐蕃两国修好,就没有战争了,两国停战,吐蕃边军自然失去入侵大唐边境大肆掠财的机会,更失去了依靠军功升迁的机会。”

许婉韵疑惑,“就算如此,跟灭佛也没有啥关系啊?”

苏亦说,“表明上看没有,实际上是有的,因为赤祖德赞兴佛,在佛教势力的推动之下与大唐修好,问题是他们不愿意与大唐修好啊。这样一来,自然就会联合苯教,因此,朗达玛灭佛,应该是有他们推波助澜的。”

许婉韵感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感慨完,她望着苏亦啧啧称奇,“你小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倒是独一无二啊。”

说完,她望向姚华山跟马世昌,“两位师兄觉得苏亦这个说法,靠谱吗?”

姚华山说,“挺有道理的,我以前确实没有看到有学者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朗达玛灭佛的原因。”

马世昌点头,“我也是。”

他望向苏亦,“你怎么有这个观点?”

苏亦说,“我是从《新唐书·吐蕃传》原文受到启发的。里面有一段原文‘元鼎还,虏元帅尚塔藏馆客大夏川,集东方节度诸将百余,置盟策台上,遍晓之,且戒各保境,毋相暴犯。’”

“通俗一点!”许婉韵笑着说道。

她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没太明白。

苏亦解释,“这段话是记录长庆会盟以后,唐朝使臣刘元鼎出使吐蕃,在回去途中遇到吐蕃吐蕃元帅尚塔藏,尚塔藏召集手底下大将,告诫他们要保证边境和平,不要继续骚扰唐边境的故事。”

为什么要告诫手底下的将领,且戒各保境,毋相暴犯。

就是因为两国和平,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

他这话一说完,许婉韵他们就笑了。

“你小子还真会解读史料,明明没啥事,都被你说成花了。”

但大家也都没有否认,他提及的吐蕃边将集团确实是朗达玛灭佛一个可能即有可能存在的推力之一。

然而,想要证明这个观点。

仅仅是靠《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