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只问学术  我在北大学考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查,还不如用说苏亦在跟他们现场讲解燕园文物现状以及历史。

苏亦摇头,“话不能怎么说,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燕园那么大,我不可能每一个角落都跑遍,文物也不少,我这边可你的那个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编撰整理这些东西,这其中需要查阅不少的资料,有些东西只是口口相传,必须通过文献记载来验证的,这部分,你们需要做的还很多。而且,我也只是对未名湖畔这边区域熟悉,其他的区域我也不见到就熟悉。所以,这一次,我带大家过来,下一次,有可能就需要大家自己过来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未来大家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到怎么样,要靠大家齐心协力。

要是想要占功劳,苏亦一个人把这事做了就行了,没有必要带那么多人过来。顶多带着王讯还有张新就可以。

然而,真要如此,那么古建保护协会的成立初衷就变了。

协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呼吁大家更好的去保护古建保护文物,而不是为了过官瘾,跑来当什么会长,不然,苏亦何苦来哉。

社团的凝聚力靠啥?

就是靠着这种一次又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要让大家获得成就感,才有继续干活的动力,不然,没几年协会就变成骗入会费的存在了。

如果变成那样,还不然解散算了。

燕园文物史料编撰是一个系统的事情,这事要做好也不容易,不糊弄,让人心服口服的话,就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

生怕这帮家伙不够重视,苏亦还说,“到时候中文版的弄完了,大家还可以把它翻译成英文版,向全世界介绍咱们燕园的文物历史,燕大当年做不成的事情,咱们来做,这事就更有价值了。”

北大官方都没做成的事情,让他们都给做了。这其中的影响力就可想而知。

众人轰然。

然后开始拼命鼓掌。

相比较向全校师生宣传燕园文物的重要性,向全世界宣传燕园文物的重要性,这个命题就太大了。

然而,就是这种世界性的话题,更加燃起大家的激情。

这种打鸡血的话,反正都不要钱,对于苏亦来说,要多少有多少,先打下去,开出什么的花朵,以后再说。

反正他相信,整个考古专业77-78级两个班合力编撰的燕园文物史,肯定是未来北大最为权威的一本书籍,应该没有之一。

要知道,这两届的学生可都是传奇的学生,再有苏亦把关,这书它想不权威都不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