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培训的专用教程。现在,也有些落后了。因为严文明老师编写的讲义还有他关于仰韶文化的研究,都有了不少的成果。不过都是在安先生的基础上,做了补充以及拓展。这个方面,安先生走在前面。”
这是苏亦第一次在北大诸位师长的口中提到安志敏先生。
安先生性格分明,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象形。在跟他合作过地方系统考古人员之中,安先生有些盛气凌人。
因为他从北京来的。
是考古所的专家。
属于首都来的权威专家,但因为性格的原因,在跟别人的合作关系之中,总会把关系弄的比较僵。
有些高傲。
而且性格直来直去。
从高铭先生口中描绘出来的安先生的形象,也可以窥视一二。
一个在课堂讲课,都能讲得满头大汗的先生,性格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样的先生,性格往往有些火爆。
也算是复合,苏亦对安先生的形象认知,不过高铭先生口中的安先生更加形象生动而已。
高铭先生说,“这门课名义上是郑振铎先生讲的。据说,我们上面年级开这门课时,正先生亲自讲过绪论。到了我们班,虽然正先生没有来过,但课程上仍保留他的名字,就文史楼阅览室张贴的各门功课指定参考书目录上也是这样。”
俞先生突然说,“郑先生确实给我们讲过《中国美术史》的绪论,其实,我大学时的志向是搞美术史,分配的第一志愿是中央美院,结果分配到考古所。当时考古所的所长是郑振铎,副所长梁思永和夏鼐。我听过郑先生讲过一次中国美术史,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最难搞的是美术史。”
这话,俞先生也曾经过苏亦讲过,所以,他印象深刻。
高铭先生继续说,“给我们班讲中国美术史的先生就挺多了。有阎文儒、宿白、徐邦达、陈万里先生,分别讲‘古代雕塑’、‘古代建筑’、‘古代绘画’、‘古代陶瓷’。古代建筑名义上梁思成先生的课,但梁思成先生社会活动多,大部分都是宿先生在讲,这个方面,跟苏亦你们现在差不多。所以,从我们开始,宿先生就开始讲古代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