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为什么一定是燃灯塔  我在北大学考古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通州的教会大学工作。玉峰塔跟他们有啥关系?但是燃灯塔,有啊,他们更熟悉燃灯塔,或者说更爱燃灯塔,因为那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恰好,就有那么一个塔,当年在通州上班的时候,他们天天看,自然就看出感情来了,这种感情就跟墨菲看中玉峰塔是一样的道理。”

他说完,众人又忍不住笑了。

“就这么简单?”姚华山都忍不住怀疑了。

苏亦也笑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当时,通州燃灯塔测绘工作已经完成了,这样一来,燃灯塔就更加具有竞争力了,也催促校园规划委员会上通过这一方案。所以,博雅塔的原型之所以会是燃灯塔,完全就是寄托着这些美国传教士对通州这片土地炽热的爱。”

苏亦也顺便跟大家科普一下,通州华北协和大学的前身。

通州华北协和大学最早是一所男童寄宿学校,名为潞河男塾,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姜戴德牧师于1867年创办。至1889年,已发展成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机构,更名为潞河书院。1901年更名为协和书院,设有大学和中斋二部,1912年更名为华北协和大学。1917年,大学部迁到北京城内与汇文大学合并,后组成燕京大学。其中斋部仍留在通州原址,为私立潞河中学。1951年由政府接管,1978年被市政府确定为首批市属重点中学。

1917年迁到北京跟汇文大学合并组成燕大的时候,这学校都存在五十年了。

他们的传教士肯定对燃灯塔更加熟悉。

这点毋庸置疑。

也就这些闲聊之中,大家登顶了。

虽然没有塔顶观光台,但是透过塔层的窗口,依旧没有观看到外面的风景。

风,拂在脸孔,是自由的感觉。

放眼望去,整个燕园都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底下的未名湖,波光粼粼,近处的燕园建筑,栉次鳞比,不远处的玉泉山上,郁郁葱葱,眺望着整个北京城,在整个没有遍地高楼大厦的时代,大有整个城市就在自己脚下的辽阔之感。

《帝京景物略》的大部分景点,尽收眼底。

唯一,要说博雅塔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这里没有观光台。因为水塔建造之初,也不是让人登塔观光之用。

所以,登上塔顶以后,苏亦讲述的重点也都放在这本书收录的诸多景物之中了。

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确实很美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有点废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