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兰大的黄金时代,他之于兰大,还比喻成蔡元培之于北大,竺可桢之于浙大。
为什么,前世,大众提到兰大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兰大这些年没落了,可惜了。
为什么没落了,可惜了?
那是因为早些年兰大曾经阔过,啥时候,阔起来的,就是在江龙基任职兰大以后,他在任七年,缔造兰大黄金时代。
1960年,兰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第二年,江校长就想办法把之前被划分出去的、历史和经济三个系要了回来,使兰大重新恢复为综合大学。
姚华山为什么能够在兰大读历史系,这一切都得感谢他们的江校长。
不过苏亦的对兰大的校史了解的不多,他前世,对兰大印象深刻的地方就在于敦煌学。
主要是他在云大读研的时候,有一个师兄去兰大读博,研究的方向就是敦煌学。
这些都扯远了。
回到北大。
这个时候,台下的学生看到台上致辞的周培源,都有些好奇,“周校长,怎么都满头白发了啊?”
有人回答,“周校长今年都76岁了,能不白头吗?”
甚至还有人说,“并不是,周校长很早就白头了,以前还被乱世狂女称为周白头。”
苏亦听到这些话,不禁感慨,这些家伙胆子还真大。
这才过去几年啊。
就敢在台下高谈阔论了。
这些话,他很识趣的没有参与,倒是问旁边的马世昌,“咱们周校长这致辞,中气十足,一点都显老啊。”
马世昌摇了摇头,“并非如此,周校长50岁的时候上右耳失聪,所以说话声音很大,这事,早些年在北大读书的学生都知道。”
苏亦恍然。
马世昌不说,他还真没注意到这点呢。
要论对北大的贡献。
周校长肯定是功不可没。
可以说,他是北大历任领导之中任职最长的一位,从五二年的教务长一直到年卸任校长,他在北大待了将近30年的时间。
然而,他真正担任北大校长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的时间。
所以,这也是周源培晚年最大的遗憾之一。
其实这种遗憾很多人都有。
似乎,北大有着一种巨大的魔力。
就好像考古教研室的苏秉琦先生,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北大考古专业独立建系的时候,他却要离开北大,无法担任系主任。
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因为时任北大领导有意要聘请一个在海内外都有巨大影响力的考古学者担任系主任。
海内外影响力,苏秉琦先生做到后者,却无法做到前者。
他学术生涯之中,始终遭人刁难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国外名校留学经验。
比如早年间,南京史语所就是嫌弃他们北平研究院这帮人没海外留学经验不愿意跟他们合并,不想带他们玩。
甚至有一种说法,要是李济先生不离开大陆,那么苏秉琦先生还有考古所的郭宝均先生都要坐冷板凳,因为他俩都是本土派。
甚至,研究考古学术史的话,还有人用南北派来戏说史语所跟北平研究院两派。
扯到最后估计就是盗墓笔记跟鬼吹灯之争了。
因为这俩也是南北派之争。
苏亦不加入本科生的聊天队伍,但他也没闲着,照样跟姚华山以及马世昌他们瞎扯。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物,他几乎对每一个都好奇。
要论对北大这些八卦的了解,考古专业门清的肯定是许婉韵,不过这姐们在女生队列,有点距离不方便聊天,不如前后的马世昌跟姚华山。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唰的一下子,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
历史系的方队之中还传来一阵骚动。
就在苏亦以为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旁边范长流小声提醒,“刚才周校长提到你跟马师兄了。”
“啊?”苏亦刚才跑神了,“啥情况?”
范长流说,“周校长提到咱们北大今年新生年纪最大跟最小的两位都在咱们历史系考古专业。”
这种情况下,不用想历史系的众人都知道说的是谁了。
整个历史系还有谁比他们的小师兄年纪更小啊?
苏亦也没想到自己的名头还在大佬印象中挂号了。
实际上,突然被校长点名,这事好像不算太突兀。
因为昨天下午,导师宿白先生就找上他,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
当时,苏亦拒绝了。
在北大发言跟在新会发言,这玩意完全不一样。
这年头的北大太乱了。
因为北大校内就传出一些留言说周是“外事校长”,天天在外面跑不管校内事。
无奈之下,周才辞职。
苏亦可不想这个时候在北大的大舞台上冒头。
一不小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