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化明为暗  制霸诸天从华山剑宗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邵锋接到消息,无比震惊,心中对费仲多有埋怨,但他本人已经战死于萧关,也指责不了什么。

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击败忽必烈所领军队,否则关中大乱,势必会影响到霍邑与潼关两处战场。

好在萧关之兵,并非遭受全歼,仍有部分军队得以生还。

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士兵口中得知,忽必烈所领军队,实际上是一半骑兵,一半是骑马步兵。

步卒基本是西域诸胡为主力,骑兵则多是蒙古精锐。

他攻城之势极猛,而且又极善把握时机,抓准夜间暴雨时分攻城,后方大批人力则在连夜赶制投石机。

待到天亮,萧关守军疲乏,正于轮换之记,后方大批杂胡步兵蜂拥而上,自水陆两方攻城。

尤其是投石机更是不顾己方伤亡,拼命抛射,给守军带来极大损伤。

守城军队有部分火器以油纸保护,尚能发射,因此一开始还是僵持状态。

但忽必烈十分聪明,他发现无论是钢铁还是实木,都无法抵挡火枪射击,但是若用泥土沙袋,则可有效防御火枪铅子。

因此之后的攻城步兵都以泥袋置于木车之上进行遮蔽,虽然无法抵挡炮弹和震天雷,但已能提供相当不错的掩护。

他们一边蚁附,一边不顾性命的用冲车撞击关门,三日之间损失了近三万兵力,尸体填满关外壕沟护城河,以至于后面涌上来的步兵甚至可以踩着尸体搭建云梯上关墙。

绝对的兵力差距,以及不顾性命损耗的抵死进攻,这才彻底拿下萧关。

知道忽必烈破关之法后,邵锋也不知该说什么。

待弄清楚对方纵然是骑兵与步兵五五之分,却人人有马,机动力自然十分强大。

他率领长安五万兵马出城寻找忽必烈主力,要求关中各县进行坚守,有任何敌军的信息,立刻通知主力部队。

然而邵锋的军队来到岐山,忽然他令五万正兵消失在五丈原下,隐藏于关中平原当中。

五丈原上则留下了一座满是草人的空营,只有一千余兵马和邵锋本人留在此地,接收各地所传消息。

此时在关中各地都发现了敌骑踪迹,正于乡野四下劫掠,如果按照消息所说,那么现在关中应该早已遍布敌骑!

事实上当然不可能如此,忽必烈七万大军虽多,但还不足以填满关中。

显然他四处撒出游骑以做疑兵,主力部队不知藏于何处。

如果自己领军四处追剿这些游骑,一旦兵疲马惫,便极有可能遭遇忽必烈主力,并且大败。

这样的情况,邵锋在离开长安之时便已有估算。

他率军离开长安本就是悖于军事常理,而走行险之法。

没有他手中五万机动兵力,长安城便相当于一座空城,只有临时征集的一万民兵戍守,几无大用。

若是忽必烈挥兵攻下长安,而大军粮草辎重大半都聚集于长安城内,若是长安有失,必然关中大震,会对前线局势造成不可估摸的影响,让前线士兵以为后路补给以断,从而士气大落。…

这一点邵锋心里清楚,忽必烈作为一代名将,自然也十分清楚。

所以长安城是邵锋抛出来的饵,一个极有价值的饵。

只要忽必烈率军攻打长安,那么他苦心隐藏的七万大军必然现身。

邵锋隐藏在关中的五万兵力便会突然出现,趁着对方攻城之际发起进攻,寻求一场决战!

让这场决战决定关中战役的最终胜负!

这也是尽快结束关中之役的关键所在,当然,如果邵锋依循兵法正道,那就是据守长安不出。

但这样一来,就只能任凭忽必烈大军四下破坏,带来的损失自是不可估计。

同时他们机动兵力极多,也能随时骚扰伏击长安派往霍邑与潼关两地的补给,势必对前线一样造成影响。

敌方将会永远处于主动状态,攻守打走,只能任凭对方牵着鼻子走。

邵锋等若是失去几个主要城市以外的全部野外视野,将会处在极为被动的状态。

一样会对最终的战役走向带来极坏影响。

所以他才会选择军事冒险,对方遮蔽了自己的野外视野,那么自己便主动离开城市,也消失在敌军视野当中,化明为暗,化被动为主动。

接下来,就看互为猎人与猎物的双方,谁的狩猎水平更高了。

一处屠灭的村庄之内,忽必烈营帐当中,他与邵锋一般,在听从斥候传回来的情报。

自邵锋离开长安已经三日过去,这三日之间,他麾下骑兵斥候与利州军的骑兵斥候,展开过极为激烈的厮杀。

互相之间都俘虏过对方人马,某些方面的消息自然也是互通的。

但忽必烈这边得到的消息基本都是固定的,就是邵锋主力在五丈原,营帐都在那立得好好的。

诸多手下将领也都多次劝说忽必烈偷袭五丈原,一次性了结对方。

然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