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起来,竟妄想与大明平起平坐。如此大的反差,就算在座的各位恐怕也忍受不了吧。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朱慈炯听到崇祯皇帝如此失态,也不害怕,当下便吟诵着清朝诗人蒲松龄的诗句进到了书房内。
“皇儿,你是让朕隐忍!”
“可是朕乃天子,岂是勾践项羽等人能比的?”
“正因如此父皇才更需要隐忍,待到时机成熟,拔出王者之剑,斩尽天下反贼!”
“王者之剑,斩尽天下反贼,朕真能做到吗?”
听到勾践、项羽都不如他崇祯的这句话,朱慈炯便心中暗想。若当年朱由检,不那么爱惜羽毛,扛着压力与满清和谈,又怎会有后来两线作战,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的事呢。
说服了崇祯皇帝后,朱慈炯便又赶往了四夷馆,果然谈判都是有底线的,而他正好摸准了多尔衮的底线,谈了一份稍微好的卖国合约。
最终和谈结果如下:
第一、明清双方约为兄弟,大明建国矣久故为兄。
第二、明朝每年给清朝130万两白银、两万两黄金做为恩赏。
第三、双方选择场地派遣大臣,开设互市确定关税标准。
第四、以山海关为界,双方不得增兵,且清朝要提供辽东港口供双方商人使用。
第五、明朝永远放弃对朝鲜国的宗主国地位。
第六、清国每年给明朝一千好马、五百株老参、一百张貂皮做为相应补偿,以上内容只要和约一日不悔,便永久有效。
这么坑的和谈,朱慈炯自然也不会傻到亲自签字,当然真让他签字也不够分量。这不送给了崇祯皇帝面前,只见崇祯也是如噎在喉,看来这卖国的名声也不是谁想当便当得的。
第二日早朝开始,百官便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在纸上签下了名字,然后这张纸摇身一变成了和约。从此明清两国都流传着这个笑话,可笑那崇祯皇帝为保脸面,竟蒙骗满朝大臣一同签约,而自己成为古今第一笑谈却还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