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大人,我打探到了,打探到了!
那个跟谁采购队的探子再查看清楚了小山村的现状之后就急急忙忙的跑回了县城里。
毕竟那么多把火枪,以及家家户户院子里挂满的咸肉,都说明了那个小山村的不好惹。
虽然说现在是属于清朝时期的乾隆盛世,但是对于那些平民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可以吃饱饭饿不死的程度,至于什么每餐都有肉吃那还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看到这个探子看到这个小山村里每家每户都挂满了好几百斤的咸肉怎能不让这个探子心惊胆战,毕竟这都是钱阿,同时自然也证明了这个小山村子里的惊人财富于可怕。
而派这个探子的所谓的大人,则是这个小山村里的采购队前去的那个县城里面县令的师爷。
再这个师爷听到了这个探子的一番讲述之后,自然是知道了那个小山村的可怕了。
毕竟单单从私自拥有火枪,以及不剃发这事,就够这个小山村里所有人砍头的了。
当然私自开荒不交赋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大罪。
不过这些罪状当中还是私自拥有火器是最为严重的事情,甚至能严重到灭九族来,所以相比较只是会惩罚个人的不剃发以及不交税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是也正是清朝禁止研发火枪火器的策略才让华夏近代遭受到了那么多的屈辱历史。
清朝必然要为此负主要责任的,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不幸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西方各国都发展了起来,他们的科技也彻底甩开了清朝,尤其是火器的开发,全面进入到了热兵器的时代,单单靠着之前的刀枪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晚清时期,西方各国的强大火力,让清军根本无力招架,即便是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湘军、淮军,他们的装备与战力也远远不能与这些西方国家相比。清朝被迫割地,才能换取短暂的和平,导致华夏有很多地方,都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导致这个结果的主因,还是国内的火器不够发达,无论是民间的装备,还是军队的尖端装备,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太大。清朝在康乾时期,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长期不与外国交往,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了新的革命,工业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军事科技也在不断提升。
相比西方的飞速发展,清朝就显得太过迟钝了,落后必然是要挨打的。那么令人不解的是,清朝在闭关的同时,也停止了对于火器的研发,到后来与西方国家交手的时候,甚至很多军队还是使用着之前的老式火器。
其实乾隆年间,清朝还是与西方的国家有过几次接触,他们就派了使团,带着自己的新科技,来到了清朝,希望能让两国取得平等贸易的机会,可惜这么好的发展机会,还是被清朝给错过了。
清朝为何要这么做呢?如果只是拒绝模彷西方体制,也就算了,为何还会选择禁止火器研发呢?
其实人们对于清朝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清朝军队从入关开始,就相当重视火器的发展,说起清军,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八旗军队,女真是游牧民族,他们自然就会以弓马刀枪为主,可其实像蒙古军队,女真军队,都是非常注重军事科技的发展,他们装备了大量的火器。
比如拿清朝初期,康熙带兵平定噶尔丹的战争来说,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场双方对拼骑兵的战争,实际上不是这样,噶尔丹的手下是以蒙古骑兵为主,但实际上他是接受了大量来自俄罗斯,土耳其的火器,甚至还拥有着自己的军工体系,能不断制造出大量的火器。根据学者的考证,准噶尔的军队将近一半都配置了火绳枪,这就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攻击能力非常强的火器之一。
此外,他们还装备着不少的轻型火器,比如有记载,一位来自锐典的武器专家,就为他们制造了不少的火炮,其中就包括十五门四俄磅的加农炮和二十门十俄磅的臼炮,还有其他的各类火炮。与这样的敌人交手,就必然要利用火器致胜,当时康熙手下的军队,不仅装备了大量的火枪,还拥有着非常多的轻型火炮,比如像威远将军炮,连珠火铳这类的武器。
康熙确实是一位开明的皇帝,他没有彻底打开国门,可他早就已经看到了火器的重要性,根据统计,他在位的时候国内就已经生产了上千门各类火炮,每年可以生产将近五十万斤火药。除了国内用一些人来研发火炮外,康熙还任用了不少何兰,比利石的火器专家,为军队研发一些尖端的火器。
总得来看,清朝对于火器的重视度,要比之前的宋明都要高,人们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念,还是由于清朝后期的火器实在太落后了,不得不大量从外国购买火器,可还是无法跟上世界一流的水准。
或许清朝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火器的发展,但后来他们确实是停止了研发,火器的装备越来越差,自然就会开始落后。
为何清朝会禁止使用研发这些火器呢?
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这些火器,原本就是为了要维护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