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华夏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古名天苍山,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居此山修道的宁封子,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
黄帝因此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人又称之为“丈人山”。
直到唐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30年的时候,方才开始有青城山这一称谓。
传闻青城山地处阴阳两界之间,曲通幽冥,时常有阴间恶鬼从这里出来为祸人间。
真·整阴间的活。
后来道教大能在这里传教,以仙镇幽冥,后聚长江龙气灭鬼王,方才还一方平安。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
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传闻真不真不知道,但去过青城山的朋友应该都有一个体会:
青城山是真挺邪乎的。
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好听点叫做林木葱茏幽翠,曲径通幽。
难听点的话就两个字:
阴森。
基本走没几步路你就会心里头莫名其妙的一惊,回头后却啥东西都没发现——以内容源自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新手钓鱼人的亲历。
另外青城山还有一件很离奇的事情。
那就是青城山虽然是道教祖庭,但他的后山却有一堆的佛像,并且断头断手。
正常情况下来说,这些佛像早该在道门大昌的时候就给丢掉了,哪里还会存留到如今?
所谓的尊重差异那都是借口,说这话的人估计自个儿都不信。
道统之争这种东西历来是你死我活的事儿,一方占优的时候基本都是恨不得把对方骨灰都扬掉,更别说是在自家的道教祖庭了。
好比你家卧室的衣柜里头常年住着个人,你不觉得硌得慌吗?
这确实是个很离奇的事情。
不过这种趣闻知道的人不多,当代人对青城山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一代武侠泰斗金庸先生。
一部《笑傲江湖》让很多人知道了青城山。
尽管中的青城派代表反面人物,但却实实在在让青城派广为人知。
除此以外。
青城山还是白素贞的成道地,当初这妹子就是从青城山出发去的余杭。
白素贞在青城山,许仙在余杭,法海在镇江,这种异地三角恋不热闹才怪了呢。
不过这些典故毕竟都发生在千百年之前,风与影都消逝在了岁月中。
因此当林子明等人抵达青城山时,能见到的场景,便只剩下了被大雪覆盖的无边山林。
或许当中有那么一两颗古树,是曾经那些古传说的亲历者吧。
“青城山的道观主要有建福宫,太清宫,清宫,丈人观,老君阁,玉清宫,祖师殿,圆明宫,天师洞这几座,贫道便是丈人观的住持。”
青城山前的山门处,黄道长正在向众人介绍着道观的情况。
只见他指了个方位,边走边说道:
“丈人观坐落在青城山丈人峰北坡,殿供奉吕祖、邱祖。
中殿则供奉祀宁封真人和药王孙真人。”
林子明与黄道长并肩而行,闻言有些好奇的问道:
“吕祖肯定是吕洞宾,药王孙真人想必就是孙思邈吧?至于邱祖和宁封真人我就真不了解了。”
黄道长闻言笑了笑,说道:
“邱祖的名讳林校肯定听过,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丘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不过他在历史的形象可要比话本里的好多了。
至于宁封真人嘛......
没接触过道教文化的人可能还真不清楚,他叫宁封子,又称龙跷真人,是古代的一位仙人。
据《列仙传》载,他是黄帝陶正,来头也颇大,青城山最早便是因他而闻名的。”
林子明这才明悟的点点头:
“原来如此。”
随后几人走了大概半个小时的路,先后穿过了山门与道宫,最后来到了丈人峰的后山。
刚一进后山,魏凡便不由搓了搓手:
“嘶,好像有点冷啊。”
林子明同样哈了口气。
他们二人为了节省灵气,并没有运转功法,因此在感官方面与常人无异。
加之大莫界的温度常年固定在二十出头,所以骤然来到后山,肌体确实便有了些反馈。
虽然不至于受寒那么羸弱,但多少还是有些不适的。
黄道长则对此习惯的多,他一边带路一边解释道:
“传闻青城山曲通幽冥,因此后山常年阴森,甚至有人称它为半鬼蜮。
不过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山面背阴,丈人峰又是表面有缺口的半封闭式山谷。
冷空气向下坡的倾泄容易形成山谷风,所以感觉会比较阴冷。”
林子明面色古怪的看着侃侃谈及地理知识的黄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