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愿天下太平  纪宋之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钱大人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你想要什么?”

方晨也不再露出嬉笑,“还请大人,厚待太平村!”

“因为他们救了你?”

“小子欠太平村的!”

“若你所言无虚,今后太平村上下,本县一力担保,即便是散尽家财,也会让太平村再无灾患之苦。”

方晨露出狐狸般的笑容,“那就小子就拭目以待了。”

谈话到此结束,钱大人不知方晨先前所言是真是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方晨对太平村看的十分重要。

简直就是一只小狐狸,讨人喜欢的同时,口中的獠牙还会警示他人,若是小看这只狐狸,怕是要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陪着钱大人在房中又待了片刻,二人搭伴走出房门,看着正午时的艳阳。

钱大人伸手拍了拍方晨的肩膀,“去吴县吧,这里容不下你。”

“大人,那熏鱼干?”

“二十文一条,本县全收了。”

“为何不选一千贯?”

钱大人仰天长笑,似是被方晨的笑话逗乐,许久未曾停歇。

甚至于眼角都笑出了泪水,“小子,此事谁都能做,唯独本县不能!”

“大人?”

“休要多问,记着你刚才所言,本县会护得太平村周全。他日你为官时,治下子民照顾妥当,就用你那一千贯的法子!”

方晨神情一动,从钱大人身上感觉到一丝苍凉之意。

或许是这句话真情流露出的情感,让方晨被感动,又或许是钱大人的品格足以让人信服。

难怪陈主簿如此推崇对方,单凭他这般看法,足以证明,此人确实心系百姓。

只不过,他口中的不能,究竟是因为他的商贾出身,还是因为旁事,方晨不得而知。

难不成这位知县大人,还有政敌不成?

“不知大人平生所愿?”

“当然是,天下太平!”

“大人,您这话未免也太假了吧?”

“哈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少年郎,你可要记下今日的所作所为,不得踏入歧途才是。”

应该又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只不过他的故事,十有八九是喜头悲尾。

村中喧闹,县大人亲临,百姓无不相迎。

要说这位钱大人,在吴县百姓心中的分量着实不低,各家各户都会送上一些薄礼,以表敬意。

虽然大多数都是鱼货,可在钱大人和方晨眼中,情义无价。

若有朝一日,世间官员皆能如此受百姓爱戴,大国可期!

方九爷还带着钱大人,专门参观了熏制鱼干的小型作坊。

钱大人多次表达出惊叹之意,虽然他的双目清明,并未被小小熏鱼吸引。

方晨看的清楚,他这是在捧着方九爷。

少去官面之言,两者说话时都有意高抬对方,钱大人敬方九爷年长,又是军伍出身;方九爷则敬钱大人是一位好官。

虽然这位“好官”的外表,实在不像是一心为民之人。

一身福贵难遮,两袖金玉挂怀。

若不是早早知道这位的底细,换做旁人,非得将他视作搜刮民脂民膏的恶官典范不可。

廉洁难养,清官难断。

百姓眼中,只有肯干事,干实事的官大人,才是好官。

至于出身?

谁在乎?

也只有那高高在上的朝堂,才会把一个人的出身看的如此重要,甚至隐隐成了攀比。

“九叔,时辰不早了,本县也该走了。”

“大人,不如留在村中休息一晚?”

“万万不可,九叔不知,本县家中那位夫人,脾性不好,若是让她知道本县在外过夜,本县的耳旁还真就没办法清静了。”

旁人哄笑,不显嘲意,反而觉着亲近。

“那我送您!”

“当不起,本县有一事,还要告诉九叔。”

“大人请说。”

“方晨,与我同行。”

“这......”方九爷面露为难之色。

钱大人以为方九爷爱护方晨,便开口劝慰道:“九叔放心,本县绝不会亏待他。”

方九爷固执地摇了摇头,走到方晨身边,迟疑道:“郎君,您...要去吴县?”

方晨笑着开口道:“确实该走了。”

“郎君!”

方九爷听后,顿时就跪下了。

给在场众人下了一跳,老跪少,天不容,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九爷,您这是做什么?”方晨想要搀扶起方九爷。

方九爷却急声道:“少...郎君,少不得要几个下人伺候,若是朗进不弃,就让村中那几个娃子,跟着您吧!”

“九爷!”方晨哭笑不得,“您老别闹了,快快起身,若是再不起,我可要给您跪下了。”

“不敢!不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