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的子弟,一进去就脱一层皮。
而且武学是出了师了才能袭职。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出师的。
一般来说在武学五年还不能出师,今生今世就不要想袭职的事情了。只能让家中其他子弟来试了。
而且即便没有袭职的资格,只能能武学之中脱颖而出,未必没有一个好出去。
比如杨信等人。
杨信是第二批,还要学习一段时间。比如第一批的张昭,徐海甚至统御地方的朱英、朱永、方瑛,朱祁镇都把他们叫回来比试一场,挂个天子门生的头衔,结果自然是轻轻松松走个过场一样,不过以他们的实力和军功自然有这个条件。
后来时间一长,武学人数就爆满了。
很多没有袭职资格的人也入武学读书。
不过,武学读书资格还是没有放开。
一般来说,要么是世袭军将家庭,子嗣不论多少,只要年龄合适都能入学读书。其次就是勋贵,外戚子弟,还有文官大臣,也可以向皇帝求名额。
朱祁镇从来没有不允许的。
甚至朱祁镇有意将这个待遇变成一种恩典,就好像是国子监名额一般。
朱祁镇其实是有意将武学入学范围扩大化。但是事情要一步步的来。做得太快,反而有反作用。
所以这个时候,武学的名声在京师外面,大概知道人不多,但是在京城百官之中,却如雷贯耳。
很多大臣如果觉得家中子弟在从文一道上平平无奇,也琢磨是不是让孩子入武学谋个前程。
当然了焦宏说好,未必是信任杨信的能力,而是觉得将这一件事情交给杨信去办,他身上的责任就轻多了。
杨信是皇帝爱将,一看就是重点培养的人才。
这种人简在圣心,即便败阵,也不会有太多的处罚的。而杨信不会有处罚,他这个在杨信背后的人,难道会有什么处罚吗?
所以他进退两难的困境,因为杨信的到来,顿时瓦解了。
焦宏亲自出迎杨信,杨信带着几分受宠若惊。两方坐定之后,杨信立即将自己的使命说了出来。
就是在焦宏麾下听令,并保护焦宏的安全。
焦宏微微捻须,说道:“这福州城中,能有什么事情能威胁到老夫,只是有一处危如累卵,正需一员智勇双全之将,去救援。”
“不知道杨将军敢不敢去?”
杨信听了思考一番,抬头说道:“大人有命,末将不敢不从。”
杨信不知道焦宏是在激将?他知道。
只是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很长时间了,在乾清宫中当侍卫,看似让外人羡慕,但是实际上,无聊的要命。
论亲近远不如近卫营,论战斗力更是不敢和近卫营相比,虽然近卫营只有一百多人,一次比试时近卫营可是一个人按着侍卫营好几个揍这是事实,尤其当时近卫营的暂时指挥徐海,只追着杨信猛打,虽然打的有来有回,但侍卫营这就失去了指挥,然后便轻松取胜。
而且侍卫营主要之职是保卫皇宫,不是保卫皇帝,保护皇帝那是近卫营的事情,而且每天只能站着,所以朱祁镇要杨信出来练练兵。
主要是攒一下军功,以便日后方便安排军务,至于用杨信来力挽狂澜,朱祁镇可不会有这个想法,杨信就没有这个实力,不过自保的能力相信他是有的。
杨信虽然在这个位置上,能直接观摩朝廷最中枢的运转,对他大有裨益。
但是对一个二十多岁,从小习武的武将来说,他更希望在战场之上建功立业。
而今不管焦宏是请将是激将,杨信都不会拒绝,而且他也没有将这些乱民放在心上,盖因广西那边,群山之中,这百人千人的大战小战,这些年都没有怎么停过。
杨信也打听过,南方不管当兵的,还是贼寇都是乌合之众。
在他看来,这是铁板钉钉的功劳。
功劳送上门岂能不要。
焦宏说道:“好,果然是要胆量。建宁府已经被围数日,而今内外消息断绝,我也不知道情况如何,我筹集了二千士卒,加上你带来的五百人,速速西进,如果能救建宁府,就去救,不能救,一定要守住延平府,不能让贼人直冲福州城下。”
焦宏声音越类越急促,越来越严肃,但是到了这里却猛地一顿,顶着杨信的眼睛说道:“如果贼人到了福州城下,纵然你是陛下之爱将,我亦斩之。”
杨信立即恭声行礼,说道:“请大人放心,除非杨某已死,否则贼人决计不会过延平府半步。”
杨信在焦宏面前答应的掷地有声,当他看见他麾下的两千士卒的时候,一股失望之情涌上心来。
这两千人,杨信大概看了。
一个个体格都不错。虽然身高矮一些,比不上九边的大汉,但也是算是有一把力气。还算不错。
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人手是从各为卫所抽调出来。
之前根本没有配合过。
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