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这一件事情,为将之人,非要资历深厚,能摆平各部不可。
这一点,朱祁镇的爱将孟瑛就不合适,杨洪也差点意思。
孟瑛毕竟流放十年之久,在宣府,大同,辽东,乃至京营之中,除却跟随他的旧部之外,根基都浅薄的很。
他坐上这个位置,未必是一个好选择。
成国公朱勇继续说道:“下面各将,我想选一些自己人。”
张辅叹息一声,说道:“其实我想多用一些新人,陛下之意你不明白吗?”
成国公说道:“明白,但是我家这么多年的努力,总不能真靠边站吧,我也看出来了,陛下未必是要新人,而是要能打仗的人。”
“只要能打仗,陛下未必在意是谁的人?”
“如果陛下提拔出来的人对陛下忠心耿耿,难道我等与国同休的国公之家,难道对朝廷就不忠心了。”
“再者了,谁能打,谁不能打,那是要打过才知道的。不让下辈打一打,如何知道能不能打?”
“我这位置是要传给儿子的,我也老了,即便在家赋闲,也没有什么,但是总要给我家那些臭小子铺一些人脉吧。”
张辅听了,顿时心中软了不少。
毕竟他的儿子也四岁了。一想到自己那个臭小子,他心中就一叹,他已经六十多了,而今这小子还在咿呀学语。很有可能孩子还没有长大,他就先去了。
即便河间王救驾而死,他东征西讨,立下赫赫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中人脉,等小儿子长大之后,只能守一个空头英国公?
这是他担心的。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
而今张辅更是如此。所以张辅对成国公的意见,说不出拒绝的话了,因为成国公朱勇比他小,而且朱勇的儿子侄子一大把。
两家又是世交,一旦他有一个万一,他是需要成国公朱勇照顾自己儿子。
再者张辅觉得,成国公朱勇所言未必不对。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少年天子,自然用他们这些老东西不大顺手,想要提拔年轻人,但是他这些人是可以退下来的,只是他们的子侄难道也要打入另册吗?
真要说起来,他们这些靖难勋贵之后,才是真正的苗根正红。与大明一损具损一荣具荣的。
英国公张辅说道:“这事情不要声张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你也要好好挑挑,毕竟是要上战场的。以我们的家境,养几个败家子也无所谓,真不行,就不要送到战场之上,弄得下面也不舒服,你们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勇满口答应。也不知道有没有真听进去。
曹义与亦失哈来的很快。
几乎是接到旨意之后,就快马加鞭,顶风冒雪而来。
而且一来到了京师之后,朱祁镇也立即召见,让他们两人越次觐见。
朱祁镇在武英殿之中召见了他们。
朱祁镇也没有多话,先将锦衣卫从西北传来最新消息传给了他们两人,上面赫然写道,也先在哈密设大元甘肃行省。
朱祁镇说道:“也先肆无忌惮,置本朝于无地,内阁与五军都督府都以为西北偏远不可用兵,然朝廷不有所作为,以何面目对天下百姓,英国公提议,合大同,宣府,辽东三镇之力,北击兀良哈。”
“正统以来,兀良哈屡屡犯边,两位久镇辽东,以为此策可行否?”
曹义沉吟一会儿说道:“英国公所言,自然无错,臣回去之后,一定集结辽东主力,准备与两镇合兵。”
亦失哈也是同样的意见。
朱祁镇其实对他们这样的反馈,已经有所觉悟了。
这也是朱祁镇而今选择以间接,而不是直接方式干预朝政的原因。
无他,英国公的身份地位在哪里放着。曹义与亦失哈即便是心中有些意见,也不敢轻易发表出来。
英国公尚且如此。
如果他主动推行什么政策,满朝文武有几个人敢与皇帝硬顶。
即便是杨士奇也没有这样做过。
真以为圣明无过陛下,仅仅是马屁。
不,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没有人会直接说皇帝错了。
一般都是说下面的人蒙蔽圣聪。一旦施政有错,也是说皇帝身边有奸臣。
但是朱祁镇对这个时代越了解,越明白一件事情,或许他的主旨是对的,发展民生,走向强大。
但是具体到某一件事情上,他所想的就未必是对了。
如果他想推行的事情,一开始就是缺点,根本不能推行,很容易让下面的大臣陷入两难之地。皇帝的命令一定是正确的,不能是错的。但是这一件事情却根本不能完成。
这种情况,自然有大臣,骨头硬,看捅破这种皇帝的新衣。但是问题是这样大臣毕竟是少数的。
更多的大臣都会想办法,将这一件遮掩下去。用一种能向上面交代过去的办法。
政治谎言也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