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司的主事当初花言巧语!“
朱祁镇听到下面的人自己吐出了“教坊司主事“后,他心底里得意的一笑。
朱祁镇也不打算听这两个人废话了,他直接放下奏折,朝堂下喊道∶“刑部尚书何在?“
一个红袍补服的官员站了出来跪拜道∶“微臣在。“
——刑部尚书王志。
朱祁镇望着他问道∶“教坊司虽是花街柳巷之地,也不缴纳税务,但是李张二位大人如此这般的,你这个熟读我大明律例的人告诉朕,他们算贪污吗?“
王志朗声禀道∶“禀陛下,算,刑部愿深查此案!
朱祁镇点点头很是满意的吩咐道∶“你们刑部连同大理寺和督察院一起三法司合作审查此案,不管查到了谁,只要贪了就给朕依照大明律例处置,教坊司的钱再不干净,也不是我大明官员中饱私囊,以此贪墨不断的借口。“
“臣遵旨!"
随后朱祁镇看了一眼下面还跪着的李张二位侍郎,他没好气的道∶“锦衣卫带他们出去。“
“陛下啊!饶命啊!““陛下宽厚仁德啊!“
听着被拖出去的李张二位侍郎的求饶声,朱祁镇已经学会了不为所动了。
最后,朱祁镇望着下方还跪着的吴大人说道∶“吴大人你也是老臣了,有失察之嫌,但是朕念及你是老臣,一直以来主持礼部,每次礼仪大典事宜都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所以朕不打算找你的麻烦,你回家闭门半个月思过好了,罚俸也算了,朕听闻你老来得子,这不罚的俸禄就算朕给你这个孩子的吧。”
朱祁镇说完,下方跪着的吴大人,忽然低声哽咽抽泣了起来。
满朝大臣也是一脸惊,显然都没有反应过来。
毕竟陛下这样的处置,可是令他们都觉得相当的宽厚了啊!
朱祁镇听到吴大人的哭泣声,有些郁闷却也很是好奇问道∶“怎么了?吴大人还觉得委屈了?“
朱祁镇确实也是念及下面这个小老头是老臣了,而且锦衣卫递上来的折子中,并没有这个小老头贪墨的汇报,所以他也干脆,就打算做一个顾忌老臣的仁厚君主。
就见在诸位文武百官的好奇注视下,吴大人忽然直起身来,满脸老泪横流一副感动不已的样,他大呼道∶“陛下仁厚贤明,是老臣迂腐,是老臣不配再做陛下你的臣子了!陛下圣明,老臣已经老迈,臣请辞礼部尚书,请陛下提拔得力的心仪之人来担任老臣这礼部尚书之位,老臣愿为陛下的新朝新政让路。“
朱祁镇看到下方吴大人的这副模样,他倒也是哭笑不得的道∶“吴大人,赶紧回家,趁着朕让你闭门思过的时间,你老还能陪伴下你那新生的儿子。朕得空就去看看你老来得子的宝贝,至于你的礼部尚书之位,还是你继续干着吧!朕呢,现在也没有什么适合的人,你下去吧!“
吴大人一听这话,当下更是感激涕零,整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只见他俯首大拜,很是羞愧的大呼∶“陛下仁慈堪比尧舜!老臣真是愧对陛下的天恩厚德!“
就在这时吴大人跪着颤抖的三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只是无奈的笑了笑,却也不说什么了。随后吴大人在锦衣卫的开道下被送回去闭门思过了。
朝会还在继续,朱祁镇看着下方的所有臣工就道∶“一个小小的教坊司的事情,也瞧出我大明的一些官员们的不堪来,这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如此之大,诸位臣工们,你们说朕该如何让你们一个个心怀百姓,清廉为官呢?其背后的皇亲国戚朕要严办!“
二杨之中的杨溥率先站了出来禀道∶“臣请陛下命吏部派人巡查大明各地百官,以吏部京师的官员为主,锦衣卫派人随跟一并巡视各地官员,凡是发现有李张之流出现,皆可扭送刑部和大理寺,最后上交督察院一并审理。由此,我大明定当官场清明。“
杨溥也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也提议让左右督御史二位大人牵头,率诸位御史监察在京所有官员,一并清查一番他们的财产收入和平时的来往交际。“
最后杨士奇内阁首辅也站出来,掷地有声的道∶“臣附议,老臣可当即写一份详细的票拟出来,只要陛下同意司礼监披红,即可下发实施。“
朱祁镇望着二杨一个个站出来的动作,还有听到他们说的事,他露出了一抹不经意的笑。
朱祁镇心中暗自得意道∶“昨夜跟这二位大人的讨论,看来他们一晚上就拿出了办法,而且这分明就是他们已经准备好的了,看来我说的东西,他们都有考虑进去,而且还十分赞同我的想法呀!配合不错,君臣一心,二杨不愧是名臣!“
二杨都站出来说话了,这个时候一直闭口不言的郕王,这位朱祁镇的老弟,也站出来一并启禀道∶“陛下,微臣也同意二位阁老的意见,大明朝不能养出一群贪赃枉法的官吏,微臣也愿监督在京百官。“
朱祁镇看朱祁钰站出来一样挺二杨,分明也在暗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