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罐头实在不多,刘青山索性又撬开一瓶,分给大家。
罐头在当时卖一块多一瓶呢,着实不便宜,所以农村的孩子,一年也难得吃上一两回。
一听说吃罐头,当然激动,有点小病小灾的,也立马就精神了,病先好了一半。
剩下两个空罐头瓶子,被山杏给洗刷一下,说是留着过年的时候,当小灯笼。
看看今天实在有点晚了,刘青山就摸摸她的小脑瓜:“等明天哥给你们做灯笼。”
第二天从山上回来,发现老四已经又活蹦乱跳的,看来水果罐头的治疗有效果。
刘青山啃了几个玉米面大饼子,喝了一碗酸菜汤,山杏就把两个干干净净地罐头瓶儿摆到刘青山跟前。
这里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会提着小灯笼,从东家窜到西家。
当时有一种专门的彩色小蜡烛,大概有小手指粗细,十公分长短,小娃娃们都叫这种蜡烛“磕头了儿”,也不知道是咋个意思。
大概是因为比较短小,磕头的工夫,就烧完了吧?
把这种小蜡烛粘到罐瓶子的底部,上面用麻绳在瓶口系个绳套,用个小柳条棍子挑着,一个小灯笼就算做好了。
但这只是初级的,里面的小蜡烛容易倒,今天刘青山给两个妹妹做的,就是比较高级的。
最关键的是要把罐头瓶底弄掉,可以把瓶子放到外边冻两个小时,然后往瓶子里浇热水,瓶底一下子就炸了。
不过这么干的话,控制不了瓶子的炸裂,往往直接四分五裂,一个罐头瓶就报废了。
刘青山有招,从线板子上揪下来棉线,对折几个来回,放到煤油里面浸透。
然后在瓶底稍微上方一点的地方,缠绕一圈。
“老五,点火!”
山杏拿着火柴盒,在那时刻准备着,立刻划着一根,把线绳点燃。
呼啦一下,一圈棉线全都燃烧起来。
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只见刘青山把罐头瓶子底朝下,猛的插进旁边一个装凉水的盆子里。
伴着咔嚓一声脆响,瓶底齐刷刷地掉了。
拿出罐头瓶,断口整整齐齐,完美。
瞧得旁边的杨红缨都一愣一愣的:“三凤儿,想不到你还有这本事?”
说完又问老四老五:“彩凤,山杏,你们能不能讲讲这里面的科学道理?”
这两个现在还太小,当然说不明白,只是知道跟冷热有关系。
杨红缨就跟她们讲起了热胀冷缩的道理,小老四还真听明白了,转着大眼睛问:
“老姐,地上冬天就会有大地裂子,夏天就没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
小家伙,都能举一反三了,厉害厉害。
杨红缨也拍拍她的小脑瓜,以示鼓励。
旁边的山杏则进行补充:“老姐,昨天我和彩凤弹玻璃球,她的一个花玻璃球,就滚到地裂子里了。”
在姐姐妹妹们闲聊的时候,刘青山继续开工,他用锯子拉了两块比罐头瓶底儿稍大的木板,这个木板就取代了原来的瓶底。
中间钉进去一根细铁钉,露出来一公分左右的长度,这个是插蜡烛用的。
两侧再穿上铁丝,铁丝从罐头瓶里面穿过去,正好就把罐头瓶固定住。
铁丝的最上面弯一个小圈,就可以系绳子,最后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小柳条棍,一盏小巧的手提灯笼就做好了。
刘银凤也过来帮忙,用彩纸剪了些大红鲤鱼和花蝴蝶啥的,在瓶子周围装饰上,小灯笼就变得更加漂亮。
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做完之后,俩小丫头就提着往外跑,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其他小伙伴展示一下新玩具。
“天还亮着呢。”
刘青山吆喝一声,也没喊他们,索性也不管了。
这时候,林芝已经打了一大盆浆糊,都腊月二十六了,赶紧糊墙。
报纸已经从大队那边买回来,都是从春城运回来的。
掐了一沓子,放在饭桌上,刘银凤就拿着刷秫头子,开始往纸上刷糨子。
杨红缨俩手拎着刷完糨子的报纸,递给站在板凳上的刘青山,由他一张接一张地,糊到棚上。
先糊棚,再糊墙,这个顺序不能差。
柜盖上的录音机,里面还播放着英语磁带,刘银凤嘴里不时跟着嘟囔几句。
干活听英语磁带,刘青山总觉得有点别扭:“老姐,二姐,俺都快听睡着了,能不能放一盘歌曲呀?”
好吧,刘银凤还真担心摔着弟弟,就换了一盘磁带,然后还是一阵英格丽是传出来。
她用手撩撩耳边的长发,无奈地望了刘青山一眼。
还是杨红缨笑着又换了一盘磁带,嘴里还说着:“银凤,也不能光想着学习,注意劳逸结合。”
伴着熟悉的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