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后金兵自然不知道县衙里发生的事,他们看到的是自己一方战败逃回来一些人,紧跟着不久,城头竖立的大旗统统折断掉落,军心士气遭受重创。
这对于封建时代的军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打击。
追到城墙下的野战军士兵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们则是欢呼起来。
他们相信这一幕是老天爷的旨意,天注定眼前这些鞑子要被己方击败。
这时候,多尔衮也反应了过来,连忙派人去城墙上安抚士兵,并分发赏银,终于将低落的士气提升起来了一点。
他宣称城头大旗倒地是被大风吹拂导致,又命令亲兵在城墙上巡逻,弹压一切质疑的声音。
这些举措接连施行下去,总算稳固住了海州城的防御形式。
另一边,一万多人涌进一座只能容纳五百人的土城显然不现实。李同泽命令将粮草押入土城之中,随军的民夫,挑夫也在土城中居住。
战兵则是拿着帐篷,围绕土城搭建营地。
不是没有人质疑,凭什么民夫和挑夫可以进入土城里休息,但在仙尊过去积累的威严下,至少没有人敢在嘴上说出来。
当然,不需要说,李同泽也能知道,肯定有人对这个决定不满。
他特意招来曹毅说:“野战军中招募的都是辽人,咱们要让这些辽人战士明白一件事。他们所在的是辽土,为的是解救鞑子底下过着奴隶生活的同胞。”
“如果我军也和鞑子一个做派,又有什么资格称为王师?”
曹毅也不怎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知道仙尊说的,自己去执行就对了。
看着曹毅领命退下,李同泽也不无遗憾的想到,要在剩下来五个月时间里扭转这时代军队的做派,似乎有些难了。
历史上,‘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和‘治军严明,军纪严酷’的戚家军终究是少数。
像‘杀良冒功’的关宁铁骑,和流匪无异的内地官军才是大多数。
大明朝的关宁铁骑,可以用‘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迂回包抄,其徐如林;烧杀劫夺,侵略如火;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三十二个字来形容。
当然,关宁军不用为这个评价感到愤怒。
按原历史发展,后世会有一支军队比他们更配得上这三十二个字。
野战军中有许多战士都是前关宁军出身,要想在五个月内改变这种情况,除非用上‘心灵控制仪’。否则在李同泽看来,这比击败后金还难。
海州城拥有着完整的城墙,野战军在修筑大营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制作攻城的工具。
云梯,撞门柱,钩锁......当然还有火炮。
大明并非没有好的铁匠可以造炮,但是因为严重的渎职和贪腐,大明后期的火器质量差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火枪,鸟铳用不了几次就得炸膛,导致有的士兵宁可将火器用作烧火棍也绝不使用它开枪。
李同泽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出现,他带着更先进造炮的图纸和技术来到了这个晚明世界。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技术,李同泽选定的火炮是四十磅的‘阿姆斯特朗炮’。
这是英国人在1858年由阿姆斯特朗爵士设计的火炮。英国人的军舰就是装载着这种火炮击败了满清朝廷的炮台。
现在,李同泽要提前几百年再现此炮,来对付满清的前身,后金。
因为时间紧张的缘故,即便李同泽如何督促,工匠们紧赶慢赶还是只做出来三门火炮。
和红衣大炮比起来,这些阿姆斯特朗炮就显得先进多了。
明日的攻城战中,这三门火炮会给海州城的守军狠狠地打击。
入夜后,天色渐暗。
野战军的大营里点起了火堆,各要处挂上了灯笼,将大营里的道路照得通红。此举就是为了防备建奴过来偷袭。
海州城里的多尔衮最开始确有这个心思,但是考虑到白日里来无影去无踪的李同泽,他又生生忍住了。
“贝勒爷,等明天明军攻城,贝勒爷可以用红衣大炮轰击明军的军阵。”大汉奸李永芳提意见道:“想必定能给明军造成很大杀伤,重创他们的士气。”
白日时,李永芳也在海州城县衙里面。
但因为李同泽不认识他那张脸的缘故,李永芳很幸运地逃过一劫。不然以李同泽的性格,绝对不介意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将李永芳给顺手碾死。
“李驸马,你真不认识这个明人吗?”昏暗的油灯照耀下,多尔衮抬起了自己的脸,眼睛里面布满血丝。
在这种不利的情形下,即便多尔衮贵为八旗中的正白旗旗主,他也没法找到蜡烛给自己带来照明上的享受。
李永芳的回答和白日一样,先是摇摇头,然后回道:“回贝勒爷的话,奴才的确不知道这个明国人是谁?”
“是啊。”多尔衮随口附和一句:“关内那么大一片土地,出现几个英雄豪杰一样的人物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