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  明东巡医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百旺就呵呵笑着说:“看你那点儿出息,谁让你出来打工呢,就你爹这本事儿,出来开个诊所,一准挣钱。你没看咱村的大牛,还有狗蛋儿,啥都不会,就上了几天赤脚医生培训班,买了几本医书,就开诊所了。听说,你大牛哥靠自学成才,现在到一家大医院坐诊了,看的还是肝病,病人整天车水马龙的。这不,这次回家,给他爹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

刘明东看着爹,显然已经听得入了迷。

听出去的人说,只要有卫生局发的乡村医生证明,到当地卫生局备个案,买来一件白大褂,往身上一穿,一天就是几十块,顶住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一九八五年的十月,还不满十五岁的刘明东在自己老父亲的带领下,乘坐一辆公共汽车,来到了300里开外的一个县城江河县,选了一家旅社住了下来。

刘明东和自己父亲住进旅社之后,就下楼吃晚饭。等到回来时,他发现旅社的一楼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皮肤。

刘百旺就给自己儿子摆了一下手,示意他不要说话。两个人掀开门帘,看屋内坐满了人,只见一位年轻的大夫,年龄不足20岁,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说:“大嫂,你这是湿疹,湿疹很难看的,你这一个疗程,需要二十元。”

说着话,这位年轻大夫就站起来,翻开这位看病的妇女的领子,看了一眼她的脖子,笑着说:“大嫂,我说的不贵,要是我爸爸在这里给你看,最少也得30块。”

妇女点了一下头,笑着说:“小林医生,20块就二十块吧,老林医生在,比这还要贵。只要能把病看好,花的值。”

这位被病人称作小林医生的年轻人,走到一个桌子前,拿了一个药钵,抓了一小把白药片,把它碾碎。又从几个瓶子里用小勺子盛出几勺药面,最后,又用一个刀片,在一个上面印着白凡士林的塑料桶里,挖出一块儿凝固的白油。

他把白油放在镜子上,又把药面倒在白油上,就用手里的一个小刀片来回翻动几下,然后拿一块儿预先剪裁好的塑料布,把调制好的药膏抹在上面,递给了那位妇女。

“一天抹两次,早晚各一次。今天抹,明天就不痒了,痒了你找我,一分钱不要。”小林医生笑着说。

妇女高高兴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手绢,把手绢一层层打开,里面包了三十块钱。她用手在手绢里摸出两张皱巴巴的十元人民币,递到了林医生手里。

小林医生用两根指头一搓,装在了自己的白大褂口袋里。

刘明东看着小林医生轻轻松松就挣了二十元钱,嘴都张大了,他哪里见过这么多的钱。

那个年代,一个工人,一个月才拿几十元的工资,学徒工就更少了,一个月才拿十八元八角,有整有零。

当这个妇女走出旅社的时候,大能人刘百旺领着儿子跟了出去。

出了旅社门,刘百旺走到妇女面前,陪着笑说:“大妹子,这个小林医生看病咋样,我孩子他娘也是湿疹,看了几个医生,就是不见好转。”

这位妇女就说:“我是听我们大杂院的孬妞娘说的,她是过敏性皮炎,用了一次就有效了,抹了十几天,基本上好了。”

“有这么神奇?”刘明东伸了一下舌头,忍不住问。

妇女看着刘明东,又看了刘百旺一眼,笑着说:“是你儿子吧,神奇不神奇,让你娘一看就知道了。”

刘百旺笑着说:“是我儿子,我还想问一下,你们院子的孬妞娘,她是怎么知道小林医生的?”

妇女就笑着说:“白天你上街看一下就知道了,墙上,电线杆上,特别是厕所,到处贴的都是皮肤病。”

刘百旺哦了一声,笑笑说:“大妹子,明天我让孩他娘也来看看,谢谢你啊!”

妇女笑了笑:“别客气,看看就知道了,这些个南方佬,太聪明了。”

说着话,打了招呼,刘百旺领着儿子,走进旅社上了楼。

一到房间,刘明东不等老爹说话,就兴奋地说:“爹,我也能挣钱了。”

大能人刘百旺就问儿子:“说说,你如何挣钱?”

刘明东就说:“爹,这还不简单,咱也到其他旅社赁一间房,到书店买几本书,再到小印刷厂印一些小宣传单,贴到墙上,等几天,就等着收钱吧!”

刘百旺咧着嘴嘿嘿笑了,不愧是自己儿子,自己想的和儿子说的基本都是一样。

虽然觉得儿子脑袋瓜子灵,但也觉得儿子太急功近利,尤其是行医,如果基本功没有练扎实,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

刘百旺就张嘴说:“这次带你出来,在外开诊所虽说是为了挣钱,但如果你没有基本功,医疗基础也不扎实,那是万万不敢让你看病的。你现在除了帮我跑跑腿,做做杂物,一定要潜下心来学习。等我们的诊所批下来,开业了,你更要听我如何问诊,看我如何治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