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军中好汉吴道理  从贫民到大宋名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是说,军粮案不能告一段落?”

“北伐之事不停,军粮案会再次发生,甚至愈演愈烈!”

钱有为叹气道:“朝堂如此,怎会无人制止?”

方晨道:“穷兵黩武,文人借史讽今,武将难以控权,自然是败多胜少。先祖皇帝兴文抑武,本是不愿再演前朝之变,奈何此举封堵了大宋的未来的军武发展,才会造成如今这般局面。”

钱有为十分赞同方晨的观点,只不过这种大逆不道之言,还是少说为妙。

“小晨,今后这种言论,切记不要在外人面前提及。”

“小子知道了。”

对于军粮案一事,方晨充分展现出了自身的谋略,这也让钱有为愈加看重。

“安心养伤,过几日先去县学搏个童生,之后本县自会带你拜师。”

“劳烦大人操心。”

“你我之间,无须多礼,日后你若能踏足朝堂,当谨记为民办事,为国分忧!”

“大人,小子有一事不明。”

“讲来。”

“为何大人如此看重小子?”

“你是想说,谦儿吧?”

县大人的贵公子,怎么说也是亲骨肉,怎不见钱有为替钱谦谋划?

方晨笑着点头,钱有为解释道:“他与你不同。”

“皆为人,有何不同?”

“出身不同,商贾三代皆为贱,三代之后可称良。他的未来,仅在一县之地,最多不过一个秀才身,再往上已是奢望。”

“小公子可知此事?”

钱有为点头,“这是钱家的必经之路,积蓄三代不再为商,用心苦读。三代之后若家中子嗣考上功名,自可登堂入室。”

“没有其他的办法吗?”

“有!需贵人相助,谦儿方可为官。”

方晨明白了,“大人放心,小公子不会白叫我一声兄长。”

“希望本县没有看错你。”

钱有为在吴县,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为官从不欺压百姓,对于县中的读书人更是大力支持。

谁家缺衣少食、缺笔少墨,只要让他知晓,第二日就会送到家中。

而吴县出身的读书人,都在钱有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如主簿陈默,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钱有为因前身是商贾,很多博取功名的读书人在出名后,都会选择与他划清界限。

或许是怕受其连累,又或许是担心受到牵连。

钱有为对此并未失望,反而日复一日相助他人,所求也不过日后钱家受难时,有人能帮他一把。

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钱财再多,不及好友三人。

落难时出手相助的朋友,才是至交。

方晨,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在他之外,受钱有为恩惠者,数以百计。

方晨明悟,钱有为心喜,当晚宴请亲朋(陈默和吴道理)。

三人对饮,吴道理拍着桌子喊道:“大人,我这主意不错吧?”

钱有为瞪了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三言两语就被小晨蛊惑,险些酿成大错。”

吴道理却不生气,反而得意十足,“不管怎么说,我这计策也算是成功了。你们读书人办不成的事,我老吴做到了,陈默啊,你说呢?”

陈默哭笑不得,忙道:“县尉大人,不愧是人中英杰。”

“那是!默啊,我跟你讲,想当初老吴还在军中时,那才叫一个威风......”

酒劲上头,自然免不了吹嘘自身几句,好叫旁人拍手称赞。

可在场三人已算旧友,知根知底,对于吴道理讲过千百遍的个人“经历”早就嗤之以鼻。

没聊几句便没了下文,再看却发现陈默不知何时将座位挪远,有意避开吴道理。

气氛略显诡异,吴道理瞪着眼看了好半天,随后站起身,“你们不愿听,那我去找千里说!”

也不管二人是何反应,直接离席,跑到方晨所在的后院中。

钱有为苦笑,“吴县尉不喝酒时还算彬彬有礼,怎得每次喝完酒,跟变了个人一样?”

陈默附和道:“大人,下次吃酒,还是别请他了。”

虽然嘴上掀起,可每次吃饭,他们都会叫上吴道理。

不因别事,三人相互搭伴已有五年,在这小小的吴县之中,如同亲友,缺了谁都会感觉不完美。

而撒酒疯的吴道理,却被他们忘在了脑后,以至于方晨刚入梦就被人从梦中抓了出来。

“吴叔,您老这是喝了多少?咋就喝成这样了?”

方晨头型乱糟糟,神色有些呆滞,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刚刚还在梦会女仙,怎么一瞬间就变成一个满身酒气的糟汉子?

关键是这汉子,还跟他十分亲热,抱着他不断蹭。

身上激起阵阵寒意,该不会吴叔有什么古怪的“癖好”吧?

方晨下意识双手向下捂,眼中满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