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一听,心中很感疑惑。
自己与县令荀弘几无瓜葛,他找自己有何事?
刘瑜不好怠慢,于是快速梳洗完毕之后更衣出门。
荀弘是千石令,属于帝国高级官员。
东汉县只分为三个等级:
万户以上县,设千石县令,县丞、县尉四百石;
五千户到一万户县,设四百石县长,县丞、县尉二百石;
五千户以下,设三百石县长,县丞、县尉二百石;
门口等候着一名三十余岁的陌生男子,还有一辆牛车。
这辆牛车却并非敞车,有蓝色麻布车篷,那男子兼任车夫。
见刘瑜来到,男子很是恭敬。
经过介绍,那人就是荀县令所派。
“刘郎,请上车!”
刘瑜点点头跨上车,随后车夫一声吆喝,牛车晃晃悠悠开始起步。
牛车并不只是平民小吏乘坐,其实很多有身份之人也喜坐牛车。
因为牛车更平稳,这里面有马车依然是胸套系法的关系,鞍套法并未发明出来。
走了几百步,刘瑜发现情况不对:并不是去往卢奴县寺(县署)!
咦?咋回事?
不会有人借县令之名来诳自己吧?
应该不会!
因为对方没理由啊?
自己无钱无权,又无仇人,至少林纬暂时算不上。
必须得问一下。
“阿兄,这是去往何处?”
“哦,在下忘讲了,是去李校官家,荀公在那里等候刘郎!”男子转过头来一脸微笑。
眼睛不会骗人,刘瑜从他眼中看出了诚实。
李校官,就是人们口中的李博士。
他名叫李华,为人严厉,教书一丝不苟。
没有他的教诲,刘瑜估计自己的成绩要下降好几个档次。
李华与荀县令都是同一地方人:颍川,所以二人关系亲密;
荀弘出自著名的颍川荀氏。
此时,二百石(含)以上长吏,则必须是外地人,这是有名“三互法”中的回避制度。
而州、郡、县三级少吏(百石以下为少吏),则必须要在本区域选拔,不能用外地人;
这是为了防止县长、太守带自己人去任职而以权谋私。
不过,郡文学、县校官除外,这两个位置可任用外地人。
郡文学一般都是外郡太学生下放,不少大县的校官也是如此。
这是为了保证经学教学质量,不是任何人都堪为人师。
……
很快就到了李华家门口。
大门虚掩着,车夫停下车后进去汇报,李华很快出来招呼刘瑜。
“学生拜见恩师!”
“不必多礼,请进!”
李华很客气,态度与往日有所不同。
“学生辜负恩师,惭愧之极!”
自己成绩未考好,总要假装自责几句。
“此事话长,请先进门说话,明廷已等候多时!”
话长?这是何意?
刘瑜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进入到堂屋,见荀弘正端坐在竹席之上,刘瑜赶紧过去行礼。
礼毕,荀弘让无关人等退去,只留下他三人,然后对刘瑜道:“子明,实在抱歉,让你受委屈了!”
委屈?
刘瑜有些发懵!
旁边李华紧跟着解释道:“子明,实际上此次考试,你依然是魁首,林纬在你之下!”
啊?这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刘瑜发晕。
这tnd是咋回事?
荀弘随后开始慢慢悠悠地讲原因:“子明,我就长话短说。我得到消息,朝廷已密派人来查卢奴铁官长等人被杀一案。
不过,有人想诬陷我,欲置我于死地。现在很多证据对我不利,不过我不会坐以待毙。
我刚来此地不足一年,身边可信之人不多,李先生正好推荐了你,说你为人机敏,坦荡无私……”
哦?荀弘居然也是为这事?
刘瑜一听,顿时兴趣大增!
荀弘是千石县令,居然都很是畏惧,看来此事果然如自己所想,其中大有文章。
有好戏看了!
我就当一个吃瓜群众吧?
不行,好像不能在一旁吃瓜,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卷进去了。
荀弘说了一大堆之后,最后又说道:“……据我所知,有人逃过一劫,不过已遁入深山,只要能找到他,就可洗脱我的嫌疑……”
“不知那逃者为何人?”
“卢奴铁官主簿张雍!”
“请明廷放心,属下一定尽全力找到此人,还明廷清白!”
“好!我给你一道密令和门下掾印,去密查此事,不过你这门下缘身份暂时不宜公开!”
“多谢明廷信任,属下敢不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