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放虎归山  战国风云之大魏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瑩儿,这一站之所以能速胜、大胜,全赖于你的谋划啊!”魏武侯欣慰的看着魏瑩。

“口舌之功,比不上父亲的万一!”魏瑩还记得刚刚魏武侯纵马驰骋的英姿,自叹不如。

“为父灭中山,伐齐楚,每一战无不是先下战书,知会敌国之后,才督办转运粮草、征调各处民夫、调集全国军队,往往要几个月才真正的出兵,届时敌我两军到了战场上,正面拉开阵仗,架起战鼓,而后三军开战,自古以来战争也都是这样子。”

“今日庆阳一战,我河西两万骑兵,不过携带数日的干粮,无一随军之民夫,轻装简从,长途奔袭数百里,一战灭其国都,当真千古所未有!”魏武侯也在回味刚刚结束的战争。

“战争就是要出其不意,否则打的不就是硬仗、呆仗了吗?”魏瑩笑道

“开战之前,为父十分担心攻城受阻,大军陷入粮草危机。没想到攻城如此顺利,刚刚副将李宗清点庆阳府库,其中粮草满仓,足够两万大军半年之用!”

“以战养战,这也是草原上的战法!草原上的部落出征,军队后面赶着的牛群、羊群就是粮食,每每入侵中原之时,虏我之民,烧毁房屋,抢走百姓的粮食作为他们的粮草,是以无后勤之忧。欲想胜之,需先学之。”魏瑩附和道,“河西到庆阳一路的义渠小城,我骑兵大军都是远远地绕开,不去触碰,不知道丞相率领的三万武卒一路拔城,目前新进到哪里?”

“公叔痤的大军已到约定好的樊狐,寡人让他在那里筑营坚守。”

“父亲,按着既定的计划,目前应迅速抽调两万骑兵中的大部赶往支援丞相,留下数千人守城即可。”

“你以为庆阳的城防如何?”魏武侯问道。

“城中粮草充足,城墙又高耸坚固,儿以为留下五千人足以。”魏瑩以为魏武侯问他守城之事。

“为父不是那个意思。”魏武侯摇摇头,“原本的计划是公叔痤带着三万武卒阻击回援庆阳的五万义渠骑兵,而我两万骑兵攻下庆阳之后火速驰援。可眼下大军占据了庆阳,为父又觉得同义渠骑兵野战,不如据守坚城。”

“义渠人都是骑兵,确实不善于攻城,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假以时日,义渠王得知庆阳已经陷落,义渠人会和丞相阻击之军死战吗?”|

“庆阳是义渠之都,你是说义渠人不会夺城?”魏武侯侧目。

“义渠是草原部落,虽然也学着中原人种田建城、沐猴而冠,但骨子里的游牧习气还在。儿以为义渠王若得知庆阳已失,只会退到北方草原,另寻时机夺回庆阳,但是绝对不会此时强攻。”

“如此不战而胜,不是更好?”魏武侯疑惑道。

“父亲,义渠人地皆在,义渠国可战之军还在,千里之地犹存,实力并无多大损失,我们魏国独独的占着这一个庆阳,只会招来义渠人的仇恨和报复。我们原本的计划,就是攻下庆阳之后,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差,在义渠王回援庆阳的路上,在樊狐一地伏击其援兵,以求彻底灭其部,灭其国。”

“寡人不以为然,义渠王的母亲、后宫都在庆阳,义渠百官的家眷也都在庆阳,寡人不信这些义渠人个个都是草原上的畜生,连母亲和妻子都不要。”魏武侯坚持己见,目光十分坚定。

魏瑩听出了魏武侯话中的意思,着急的举起双臂,在魏武侯面前晃动着:“不是这样的,父亲。义渠这种草原部落,那里明礼?那里知道孝道?。”

魏武侯主意已定,不耐烦的说道:“瑩儿勿要再言,寡人心意已定。天色已黑,士兵们都累了,寡人也累了,先修整一晚,明日再议。”

“诺。”魏瑩有了此前的教训,不想在辩,但因缺乏历练,脸上还是微微显示出不悦之情。

“庆阳一战,你有大功,不要这等样子!”魏武侯锤了锤魏瑩的胸膛,让他先先下去,叫副将李宗过来。

魏瑩只好说:“诺!”,然后退了下去。

魏武侯那边是说不动了,眼下该如何是好,魏瑩大为头痛。

此战,魏瑩本想一战打痛义渠,一战把义渠人打回到那个草原部落,使其再无威胁河西和上郡的实力。

魏武侯中途变卦,这一打算是不可能实现了,反而庆阳城可能给魏国留下一个祸患。

如此看来,这庆阳城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果然,军队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好,权力也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好,魏瑩叹气道。

与此同时,邯郸城王宫中,赵敬候和太子赵种也在饮酒议事。赵敬候拿着公叔痤丞相府发出盖着魏国国玺的三国会盟的国书递给丞相赵平看。

赵平读完后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开口。

赵敬候按捺不住,先发问:“魏侯国书中所讲之事,可信否?”

“魏侯竟然如此气魄,要领魏韩之兵助我赵国攻取中山,以交换赵国上党百里之地。其利大也,其心亦毒也!”

“中山之利,大到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