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几面受敌难以抵抗,最后反而自己的城池被三晋攻占。
近几年,魏国和赵国屡开战端,如今赵国偏偏又愿意借道于魏国,听说是魏国公子质赵,若是如此赵魏两国重建信任,贸然攻击河西不排除赵国出兵的可能。
韩国一直是魏国的小弟,唯魏国的马首是瞻,韩国一定会出兵,不确定的是韩国有多大出兵的意愿,出兵后有多大交战的意愿。
秦献公坚信一点,那就是赵韩两国不愿意为河西死战。河西距离韩国的腹地算不上近,距离赵国的核心区更是远,只有魏国视河西为卧榻之侧,毕竟魏国都城安邑距离河西不过隔着一条大河,这条河便是黄河。
只是,还有一件事。
秦献公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秦灵公去世,他的的叔祖父赵悼子谋逆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秦献公为防不测,在秦国贵族的帮助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一流亡便是二十九年。
期间他目睹了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见证魏国以后的国富民强,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极大地触动。此后秦国数位国君更替,现任的国君秦出公是个两岁的孩子,国内一切事务都由他的母亲独断,外戚专权和宦官当政,秦国的公室成员的权力旁落,对当前现状极其不满,渴望有一位年富力强的秦君。
魏武侯曾经对他说,只要他愿意,就会出兵助他成为秦国的君主,秦献公拒绝了,他不愿让魏国这样粗暴的干涉自己国家的内政,更不愿受到魏国的制约。
秦献公选择一个人回到秦国,临走前他对魏武侯说:“我此去若是成为秦国国君,则有您在一天,便有秦国和魏国一天的和平。”
魏武侯不以为然,甚至十分不悦,他讨厌秦献公的狂妄。
秦献公真的做到了,他在秦国的公室成员的支持下推翻了秦出公成为了秦君,然后他仿照李悝变法开始了对接秦国的改造,稳定了秦国的朝政,秦国上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
只是,他离开魏国前的那一句“有魏武侯在一天,秦国便不会对魏国动武”这句话,秦献公无法忘却,他无法下令进攻河西。
“苍天呐,你为何要如此待我,如此待秦国啊!”
突然,宫中一阵阵呼喊声打破了秦献公的思索。
“夫人生了,是个男孩!”
“快去禀告君上,夫人生了个男孩。”
这些话传到了秦献公的耳中,他躁动的的心突然平静下来,这个男孩,便是后世的秦孝公:嬴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