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不对称的战争  雄兵连之纵情逍遥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廷的大军三月份从洛阳出发,奔赴各自负责的战场。

虽然黄巾军的最高领导人张角在河北广宗,不过最主要的战场就在洛阳的附近——颍川郡。

然后就是冀州的西南地区和荆州南阳郡的中北部地区。

在这场战争的初期,汉军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张角三兄弟在冀州带领大军和卢植开战,卢植率领的部队虽然略有小胜,但总体上数量悬殊太大。

最后寡不敌众,只能被迫向南战略性后退。

颍川郡方面的黄巾军最高总指挥波才,此人骁勇善战,很快就控制了颍川郡大部分的地区。

然后他率军十多万,号称五十万,向洛阳方向挺进,意图一举攻克这颗大汉帝国的心脏。

朝廷为了抵挡波才的攻势,派遣皇甫嵩和朱儁,共同率领4万余汉军精锐步骑,毅然迎头挡在波才大军的去路上。

不过汉军初战失利,朱儁的先头部队被波才击败,皇甫嵩只好和他一起退守长社城(今河南高官葛市东)

于此同时,南阳黄巾的大帅张曼成,在和南阳郡国兵的会战中,击杀了南阳太守禇贡。

然后再大败赶来支援的汝南太守赵谦,最后赶走了接替禇贡的新任南阳太守秦颉。

大半个南阳地区,都掌握在了以张曼成为首的南阳黄巾军手里。

这个期间,张曼成也找过商禹的麻烦。

但是经过了试探性进攻,张曼成发现要吞下商禹这个刺猬,自己也要流一嘴的血。

加上商禹派人重金贿赂副帅赵弘,替他在中间斡旋,当然也送了一份厚礼给张曼成。

最后商禹火拼孙夏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正当黄巾军如日中天的时候,战争的转折点来了。

因为颍川波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而这个错误被名将皇甫嵩敏锐的捕捉到了!

四、五月份的草木刚刚有点春天的气息,还是很干燥的。

波才包围长社城的时候,可能是偷懒吧,并没有把营寨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

波才因为连番的胜利,杀死俘虏汉军无数,加上一直以来自认为能文能武,这下子让他在围困长社的时候,想也没想就结草为营。

皇甫嵩以夜色为掩护,派出精锐部队摸到波才大营四周,几乎同时点燃了野地里的杂草。

利用火攻战术,汉军对波才的大营发动了突击,此时洛阳方面派来救援的数千骑兵也到了。

领军的不是别人,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曹操,曹老板。

皇甫嵩、朱儁、曹操三方夹击,缺乏纪律的黄巾军兵败如山倒,死伤达数万人。

汉军趁势挥兵掩杀,收复许多失地,波才军自此一蹶不振,被官军穷追猛打,最终波才战死于阳翟。

自此,黄巾军的形势急转直下。

……

时五月末,宛城东门外。

春风徐徐吹在人的身上,带来舒爽的凉意。

悠长绵延的号角声响彻了大地,一队队身穿红色战袍、披挂黑色铠甲的士兵,沿着逶迤的山路,从东南方低矮的山梁后面鱼贯而出。

那是一片绵延无尽的长枪之林直刺长空,那是一片寒冷森森的钢刀铁山慑人心神。

铁甲与刀枪汇聚成一片钢铁的汪洋,冲天的杀气让天空都暗沉了几分。

汉军将士顶盔上是一片标志性的樱红流苏,它们在一抹有些昏黄的阳光照耀下,凄艳如血。

一望无垠的旷野里,汉军就这么一波一波席卷而至。

一杆红色的大纛迎风猎猎招展,上绣威风凛凛的一个“汉”字。

大纛之下,皇甫嵩、朱隽一身戎装并排骑马而行。

孙坚身披一身火红铠甲,浑身犹如燃烧的火焰般,手提一柄重达六十三斤的古锭宝刀,跟随在两位将军的左右。

精锐!那是真正的汉军精锐!

这不是孙坚在家乡招募来的那种义勇兵,也不是地方上的郡国兵,而是真正的汉军。

大汉的禁卫军,五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和南、北二军。

煌煌大汉,靠的就是这支军队纵横天下,鲜有能与之为敌者。

他们逐匈奴于漠北,诛夷狄于西域,曾经向着全世界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怒吼。

正是有如此强军,大汉不会亡。

曹操第一次看到这只军队的时候,目露艳羡之色。

心里叹道:“真精锐之师啊,能有这样的军队,天下哪里去不得?”

汉军的对面,就是南阳黄巾军大帅张曼成的主力。

这个张曼成还是有些头脑的,他并没有把近二十万大军全部囤于城中。

他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了,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会给官军四面合围的机会。

张曼成将主力驻扎在城外,与宛城互为犄角之势,倒也暗合兵法精要。

看着汉军威武严整的阵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