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骨气的他想要活命,一口气检举了两百多人。
你没看错,就是两百多人,包括二十年之前在这里当官的内务府官员都被举报了。
那一趟皇帝可是扎扎实实的回血了一把,让内务府的亏空得到了大半的恢复。
当然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了户部,王飞腾的“叛变”也扫荡了三十年以内的户部官员,包括当时的副相南宫忌也被抄家,可谓惨烈之极。
但受影响的都只是中高层而已,下面的人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
柳铭淇调集的这五六十个铁匠都是从肃王那边借的,如今肃王兼管着内务府,借人倒是方便。
三百多的少年团成员已经不是当初柳铭淇在蜂窝煤工坊招募的七百多人中的了。
他们是这些家庭里面剩余的男丁,然后被挑选出来作为第二批的工具人。
之前的第一批,大部分都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分布在了裕王府的众多工坊里面。
哦,对了,还有五十个第一代少年团成员,现在还在江南当苦力呢。
刘仁怀说了,今年都不准备让他们回来了,直到江南要储存足够多的木柄手雷之后再说。
可怜的孩子们,就这么一直忙碌着。
也幸好他们之前就一直过着辛苦干活儿养家的工作,所以现在并不会觉得特别的苦。
特别是没有了战争之后,他们最近速度又稍微下降了一些,每隔五天还能轮流休息一天。
甚至于在工钱上面,刘仁怀很大方的不但支付了木柄手雷的钱,还给了他们每人每个月一百两银子的奖赏。
有了这笔奖赏,少年团们干活儿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劳累!
除此之外,在热气球和汽油工坊,还有京里的木柄手雷工坊等等,哪里最隐秘最需要保密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毕竟这种年龄小,家人们又全部在裕王府的少年们,是最容易控制的。
但这些人的数量都比不上这一次柳铭淇的新实验工坊要的人多。
嗯,或许聪明的老爷们已经猜到了,柳铭淇要准备做的是大炮。
在电子化时代之前,我们见到的大炮实际上有两种。
一种叫做前装滑膛炮。
另一种叫做后装线膛炮。
滑膛炮的话,在我大明、我大清都有出现,比如佛郎机炮、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就是直接把野猪皮给轰杀了的神兵利器。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女直人才开始重视起了火炮,并且在皮岛事变之后,招纳了精通火炮的孔有德等人,这才慢慢的通过火炮,打下了辽宁的各大坚城,为以后灭亡大明创立了条件。
佛郎机炮和红衣大炮的最大区别在于射程、口径和威力。
佛郎机炮小许多,能用车轮拖着走。
红衣大炮很大,通常用来做城池防守,野猪皮就是在攻城的时候被红衣大炮轰杀的。
但红衣大炮属于前装滑膛炮,佛郎机炮属于后装滑膛炮。
什么是前装?
就是电视里看到的那一种,先把火药包从炮口给塞进去,再把铁球塞进去的装弹模式。
所以后装也就简单了,它就是从后面打开门阀,然后塞炮弹进去,直接发射的装弹模式。
基本上从一战开始,迄今为止的大炮,都是用的后装式。
滑膛炮和线膛炮的区别也很简单。
那就是一个炮管里面没有膛线,另一个有。
膛线顾名思义就是在炮管里面刻线,让炮弹飞出去的时候就能呈螺纹状飞行,增加飞行的速度和准心,也就是能打得更快更准。
所以即便佛郎机炮属于后装炮,但因为没有膛线,所以只能算得上是滑膛炮。
同时,想要做后装线膛炮,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
其实一开始在十五世纪的时候,最开始欧洲使用的便是后膛炮。
只不过因为当时的后膛炮楔子炮尾组件来封闭炮膛,或者使用子弹药发射筒,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弗朗基炮,导致了火药气体外泄,推动力不够,射程也很近,所以欧洲人很快就把炮尾封闭,把大炮铸造成一体,便成了横扫海域三百多年的前膛炮。
至于后装线膛炮,那不仅仅是要解决用机床刻制膛线的问题,还要解决金属螺式炮闩、弹药筒等等技术难题。
这些在那个时代完全是让人摸不着脑子的东西,那些原始的科学家们只能靠着一步一步称得上愚蠢的摸索,以此来慢慢前进。
英国人花了整整一百多年,才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创造出来了阿姆斯特朗炮,从此后装线膛炮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了,当时的阿姆斯特朗炮也有很多的缺点。
比如价格昂贵,制造技术要求太高,导致了量产不足,大不列颠一度停止制造阿姆斯特朗炮,继续沿用古老而又可靠的前膛炮。
直到十多年后的一八八零年,阿姆斯特朗公司再次改良了阿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