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东京疑云  大相公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守约带着千骑于北门试探冲锋,为的只是挫一挫叛民这几日的锐气,顺带了解对方阵营有没有出现建制。

若是出现有组织有纪律成建制的叛军,那情况就不容乐观;

好在经过这一番试探,还未发现如此苗头。

“都监,人太多!”

张怀仁见叛民不再纠结抵抗,而是浑水摸鱼借机闯入城门,于是高呼:“可要折回?”

“怕什么!且冲阵再回。”

张守约杀心怒起,这群人是真的疯了,不要命的往城门洞冲,丝毫不惧怕他们这群人手里的刀枪索命。

千骑分成两拨,分别朝前冲阵,再此将流民打散,近卫原本不安的情绪重新变得坚定嗜血。

不止是官兵会吼叫,叛民同样会嘶喊,且动辄数万人的响动,那绝对是惊人的,站在城头的楚舒能明显感觉到脚底城墙的震颤。

看着城下激荡的场面,楚舒期待的心中又有些沮丧;

他记忆里的断道坞之败便是在明年,这是距离好水川战败后的再次大败,也正因此,导致西北一蹶不振。

战鼓声依旧;

张守约和张怀仁分别带领的骑兵不时变换阵型,骑兵里也有善弓弩者,这些人被包围在最里面。

所用都是军器监造的神臂弓。

一把把劲弩装上箭矢,锐利的箭头对准迎上的叛民。

‘咻’

一箭一个。

最前面的叛民顿时中箭摔倒在地,紧接着根据指挥,再次发箭。

略有勇武还没倒地的叛民被流箭射成刺猬似的。

........

东京城通进银台司

自东华门进,穿过庆宁宫,再往前走百米,就是左银台门,门对面五十步左右第一间就是通进银台司衙门所在。

而封驳司则是在中书,不在此处。

“欧阳学士不在衙中,你要呈给谁?”

王珪刚进门,不小心撞到银台司主事赵谦,看着对方神色慌张,心中起疑多问了一句。

“回学士,这是呈给文相公的。”赵谦将奏本赶忙拾起,抱在怀中低着头。

听见对方搬出文彦博,王珪也不便再多说,点头称道:“且去吧。”

银台司掌收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后上呈;通进司则是负责整个银台司的所有工作,实际职务如何划分,并没有详细的界限,因此通进银台司同属一个衙门。

王珪和欧阳修共同治衙。

但司中大小事务皆以欧阳修为主,因为欧阳修兼掌封驳司之职。

而他只是兼掌敕发司。

一个有封驳之权,一个只是执行之权;

大小轻重一目了然。

这会欧阳修正在中书讨论赈灾治水的事情,据说为了六塔河之事没少跟文相公顶缸,所以通进司这边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其余书吏闻见动静纷纷抬头看戏,不过都没有开口多嘴;能在这大宋信息中枢工作的都是人精,一眼就能看出赵主事心里有鬼。

只不过对方扯了昭文相公的大旗,所以也都不好多说什么。

坐定后王珪看了看案桌上的公文,开口询问:“今日贴房送来的奏本都在这里?”

通进银台司除设知司二人外,其余属员有主事、令史、书令以及贴房。

“回禀学士,今日敕发公文皆在此。”一旁的书令吏起身回答。

通进银台司主官必须是由两制以上充任,至少都是翰林学士,王珪是知制诰加翰林院学士,以翰林院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敕发司。

所以司中属吏皆称二人学士。

“晓得了。”说完低头开始处理手头的事情。

另一边赵谦拿着三份奏本出门后快步朝中书跑去。

政事堂设于禁中,又称中书门下;整个大宋的权力中枢。

因在宫墙以东,所以也叫东府。

‘哒哒哒’

脚步声从门廊传入中堂,坐在偏房看书的吴充被打断思路,皱着眉正打算开口呵斥,抬头眼见来人便止住话头。

“何事如此慌张?”

赵谦来不及喘气,先是作揖行礼,而后将手里的奏本递过去,开口回答:“回检正,西北来了奏疏,言河东走马孙希文暗通河东转运使吴中复、转运判官马遵,河北安抚使吕景初克扣延滞赈灾钱粮......”

声音不大,但整个堂内因太过安静,所以却都听得到;好在此时堂内无人,若是平常时,断然不敢这么大声。

宋初,太祖于中书门下设孔目、吏、户、兵礼、刑五房,太宗置堂后官,每房都有一个堂后官掌其属房的公事;

后在淳化四年再增加一名‘提点五房公事’总领五房堂后官。

五房对应的是六部的政务,其中孔目房‘掌文武升朝官及刺史以上、进奏除授知州、通判差遣之事。”

等同于掌握七品以下的京朝官升迁调动大权。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