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夏安期  大相公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太宗皇帝设立三司使后,期间分分合合,直到真宗朝,咸平六年再度合并,并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别管辖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案分理事务。

简单来说,三司使下辖的衙门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其职权范围囊括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甚至连监察部门的活也兼着点。

再往下走,同时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

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事务,号称“计相”。

官场间,无非是钱、权、兵;由此就足以体现出三司使的权力之大!

‘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乍一听可能有点懵;简单是就是啥都管,只要是被收归官办的他都有资格管辖!

盐铁部管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

其主官未铁盐副使,佐贰官为铁盐部判官。

宋朝文官分朝官、京官和选人,从八品以上便可以晋升京官,而只有成为京官后才能有机会慢慢熬资历晋升七品上的朝官。

宋朝士人入仕,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得经历“选人”的阶段。

许多人蹉跎半辈子都跨不过这道坎,有的甚至终生都是“选人”只有升改为京官,才能有升举为中高级官员的机会。

‘七阶选人需三任六考,用奏荐及功赏,乃得改升。’

如此困难的升官途径,自然是不包括夏安期!

身为夏竦长子,召赐进士出身,判三司盐铁勾院。也是个官二代,可惜比不上梁适家族深厚,也比不上薛向根红苗正。

算是他老子连累了他这个儿子。

这一次出京,夏安期知道自己的作用!

首当其冲是为官家聚财。

收集北边的财货,赈灾南边。

盐铁院一共就两个副佐,因此夏安期负责商税、都盐、茶、铁四案。

自从刘沆被罢相后,东京城里清洗刘沆的附庸越来越严苛;初任宰执的文彦博提贯彻落实“革除三弊”的政柄便是要进行大换血!

出京时文彦博亲自手书密信交代自己须在陕西路多多甄别询问。

这话一听就是想将梁适按死在秦凤,最好是一直回不了京!

这样他就能独坐东府!

对方到底是首相,给了面子不得不答允!

一路北上,各州府也确实处理了一些硬钉子;但进入秦凤后就越发难以施展。

犹如被人束缚手脚,无从下笔!

“判院,是否传唤秦州经略司勾当公事楚舒?”

官场潜规则,一个体系里的高官去下面检查往往是不进下属衙司正堂的,所以夏安期没有进转运使司衙门,而是拐了个弯,去了斜对面的成纪县衙。

县衙中堂坐着三人,主位便是夏安期,两旁分别是孔目和勾覆。

把盐铁部比作一个部门的话,夏安期就是部门总监,头上有个总经理;

孔目可以说是部门里的财务主管;勾覆则是部门组长负责稽考核查这些杂事。

开口问话的,正式负责稽考核查事宜的勾覆官陈启。

“现在秦州城只有楚舒主事?”

现在问话的人名叫易重文,孔目,夏安期的属官,专管财务清定秘事。

陈启点头:“自梁大参来秦州后,精简帅司构架,所以目前城内官职高一些的只有楚舒。”

并不是整个城没有其他官员,而是有品有职的选人行列,只有楚舒!

其余的,虽然称之为官,但是并未入流!

闻此言,易重文皱眉,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他也很是头疼!

一路上顺风顺水,偏偏进入西北八州府就开始举步维艰。

正想着,瞟了一眼上首主位的夏安期。

暗道:难道楚舒是知晓了其中门道,所以才故意不出面?

“咱们旁边就是楚家所在,要不我去将他押来?”陈启想到隔壁的楚氏宅邸,转头同样看向上首的夏安期。

夏安期摇头:“师出无名,到底是有官身在,不得贱辱。”

年过五十的他保养得当,若是有旁人从外表看去,一眼就能猜到对方是富家子弟出身。

“那院判的意思是?”

“遣人前去知会,顺带给楚孺人问安!”

夏安期到底是顶层士族出身,对于楚家在京都的微妙地位还是知晓的;

外人可能不大清楚楚氏母子对官家是什么存在,但他夏清卿可是知道的,楚大娘子这个名头,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被人叫出来的!

若是楚家真的出了岔子,那他估计都免不了一顿斥责。

陈启连忙点头应下:“职下这就去交代此事。”说完起身抱拳行礼后走出中堂。

刚一出来,就有一旁的差役上前禀报衙司外有人递名帖。

“勾覆,方才一中年士子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