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4、博弈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帝去管,必须依赖庞大的官僚集团。

史从云叹口气,道理其实他都懂,他毕竟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读书时候老师还夸他国家栋梁,虽然后来也没怎么栋梁起来就是。

但他向来是觉得自己是国家栋梁的。

明白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间往往有不可愉悦的鸿沟,

他心里理性的思考过这件事。

官僚们一点不盼着他死,大致上反而会希望他活得更好,只是在此前提下,要为自己截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什么要防皇后成武则天,什么防止官家沉迷美色,为国家,为江山社稷考虑之类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屁话。

他抢周宪,抢花蕊的时候怎么没人出来说话?都是为利益盘算罢了,非要套上一层忠孝仁义的外皮,这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作为受过科学教育的栋梁青年,他自然也不会对官僚集团做什么道德谴责,痛斥人性丑恶之类的,那和干什么事都只会张嘴就冠冕堂皇的忠孝仁义那些官僚也没区别,智商都被他们拉低了。

他认真思考过,这事是符合逻辑的,可以用数学的博弈来解释。

模拟一个简单的博弈游戏:

先假设社会有、b、三种人,他们共同分100财富。

三种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话语权方面,先提议,b第二,最后。

且当其中一方的提议没有获得半数以上同意时,则会被杀如果获得半数以上同意,则按照该规则来分钱。

三种人都遵循绝对理智,人性本恶两个条件。

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不少人都觉得优先话语权的很危险,因为第一个提议,一旦b和等一开口就反对岂不是死定了?

其实不然,只要b理智,他就明白绝不能让死。

如果b和都不同意,导致第一个说话的被杀,那第二个说话的b无论如何都会死。

因为只要不管b说什么都反对,b就没法获得半数以上同意,又因为人性本恶,不会放过b,结果肯定是b被杀,得全部的100财富。

这个结果话语权在第二的b是十分明白的,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让死,死他也活不成。

所以不管说什么,b都会完全赞成,只有支持他才能活。

这件事也明白,所以一定会把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因为b会支持他,加上他自己支持率超过一半,毫无悬念,而说什么完全不重要。

分配结果是:b:10000

当人增加,变成s、、b、四种人分配财富,还是依次说话,这时s有最优先话语权。

他只用按照s::b:98:011来分配就能通过。

因为b、明白,如果s死,则局面重新回到、b、三人分100财富的情况,他们都是0,一无所有。

而s活着,给他们每人1,至少好过一无所有,所以只要s给予任何财富与b、,他们都会同意,而中间的会一无所有。

在帝国制下,s就类似皇族,b、则是底层民众,中间的就是官僚群体。

这就是数学上的博弈。当然,这只是建立在理想模型下的博弈,现实中情况更加复杂,皇帝对官僚是依靠的,又是防范的。

所以理智的皇帝都明白皇权得以保证的终极奥秘就是拉拢底层百姓,防范和利用中间的官僚。

皇帝的权术,史从云有自己的理解,科学的理解。

大梁城里的事,就是官僚想为自己争利闹出来的,他脑子转得飞快,静站立在夜色中,努力思考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这并不是一件好做的事

忻州北面,大道上烟尘滚滚,大队人马连成长龙,战马嘶鸣,人影错落。

大队骑兵正沿着山谷的平地往南走,往后一直看不到队伍的尽头。

走了一会儿,领头的大汉停下马来,他身着汉人官袍,没有着甲,他远远指着西面的村子,用契丹语说道:“派人去问问,这里到了哪,离忻口还有多远,快去快回来!”

很快领命的人就打马去了。

下令者正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

太原告急的求救信大致十来天前送到辽国上京,当时朝中发生了争吵,有人认为史从云太厉害,而他们前年才损兵折将,没有精兵可以救援,北汉保不住。

有人认为丢了太原,以后他们再没有办法和南面对抗,无论如何都要保北汉。

双方各有道理,争吵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出兵派占据上风。

虽然两年前兵败的心理阴影还在,虽然说起史从云的名字依旧会让不少人不寒而栗,可如果不救北汉,没了太原,以后他们就要被堵在雁门关外,失去对河东的控制,对河中、河北和中原的威胁也大大降低,再难以威胁秦国,也没有机会南下中原腹地劫掠。

那样的局面是辽国难以接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