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6、调转矛头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史从云问了几个宰相的意见,这里不到十个人,是整个大秦的权力核心,大家说话也没那么遮遮掩掩。

宰相魏仁浦直接道:“李重进乃前朝皇亲贵戚,军中颇有威望,功劳很高,臣以为不宜让他入京,否则容易生出变乱,养虎遗患。

往后直接找个理由,兵发扬州去之为上策。”

“朕曾答应他保全他们一家......”史从云有些为难的说。

“此一时彼一时。”李谷也眼神坚定。

史从云看向范质,范质拱手:“老臣觉得魏公、李公言之有理。”

史从云点点头,起身思索起来。

历史上赵匡胤不敢让李重进进京,老赵容下了很多人,但唯独李重进他不敢,因为大周众多皇亲里,李重进是最有本事,最有战功也是最有威望的那个。

高平之战,淮南之战,和契丹的大战,他都有大功,特别是打契丹人的时候,史从云在北面击败辽国大军;李重进独领一军,在太行山口击败北汉大军,是功劳最大的两个人。

他们两谁要出了差错对方都得完,李重进不击败北汉大军,史从云就会被北汉抄后路;史从云不击败辽国大军,李重进也会被两面夹击。

从这点上来说,击败辽国李重进大军至少有四成功劳,也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像是战友。

他确实舍得不得李重进死,想他们这样的武将,能有个靠谱的队友是非常重要的。

但几个宰相说得也有道理,李重进的威望和军功很大,不除去可能会有变数。

不过他的威望也不是陈桥兵变时的赵匡胤可以比的........

想到这些史从云道:“先让他来吧,到了京城再看。”

几个宰相见他做了决断,只好点头。

........

第二天,吴越王上表称臣的奏疏也到了,还派使节送来不少贵重的金银财帛,祝贺他登基,这点史从云并不意外,吴越向来奉中原为主,无论中原是谁当家,他们都上表称臣,而把精力用在内部发展。

局势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去河东加封李筠的使者一直没有回来,南唐也没有表现对于秦国的态度,所以史从云也没放松。

........

当天,批阅好奏疏后,史从云与众宰相到垂拱殿侧的花园里散步,庭院中花草正好,空气清新,众人都一下从批阅奏疏处理政务的头昏脑涨中回神过来。

史从云一面走一面道:“如今我大秦新立国,得益于文武百官奉公守法,很多事也逐渐走向正轨,如今四海未定,多事之秋,朕一刻也不想停歇。

诸公觉得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往下走。”

他说着放缓脚步,几个宰相也停下,思索一会儿,王朴首先道:“以老臣之见,总体来说之前的先南后北依旧可行。

契丹败了一阵,但要彻底打败他们还为时尚早,不过伪汉国已经可以动手了。”

魏仁浦也点头,他以前一直是主管军事的官员,说起打仗他向来有发言权:“此前不敢轻易出兵北汉,无非是怕背后的辽国再出兵援救,到时大军长途跋涉却功亏一篑,劳民伤财,费时费力不合算。

如今情况不同,去年官家大败契丹,他们精锐损失惨重,如果来年发兵北汉,辽国敢不敢南下与官家争锋还是两说。

如果有了河东北部,往北防线至少能推到雁门关,防备契丹人南下更加方便,而且节省开支。

同时西面有保障,东面下次出兵幽州时就不必大费周章。”

魏仁浦侃侃而谈:“去年打幽州,举国之力三路出兵,十余万人马,四十多万民夫,只有大帅的五万多人去对付辽国,就在于河东北部不再手中。

前面打仗后面还要防备河东方向的贼军,首尾都顾及去打仗,靡耗太大,一战打得国库亏空,实在太险。

但只要拿下河东,西北防线推到雁门关外,打幽州就毫无后顾之忧,十几万大军可以直接兵发幽州城下,到时辽国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与我大秦争锋!”

魏仁浦说完史从云连连点头,他确实说到点子上来,如果山西在敌人手里就去打北京,随随便便就会被抄了后路,去年如果李重进不给力,他们很可能就无功而返。

而且最重要的是,往北打不像往南打,往南河流纵横,后勤压力小,而且一个个富得流油,打下一个就发财。

而往北打,水运用不上,只能靠大量人力,劳民伤财,就像汉武帝出兵漠北,主力是卫青、霍去病每人五万大军,但后勤补给兵团却多达到五十万!

和去年他们十几万大军动用四十多万民夫补给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即便打下都是亏钱,而且别说打输了,只要是无功而返就是大亏,多来几次国家都得拖垮。

所以魏仁浦说的先取北汉,把太行山以西的防线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