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3、围歼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瓶颈,就算杀了他的皇帝就能改变什么吗?

史从云觉得不能,它强大的国力依在,人心依旧凝聚,换个皇帝照样实力还在,说不定重新选一个比现在的皇帝还更好呢。

反之,消灭他们的人,才是根本的打击辽国国力。

作为主战场的大片田地和树林,此时已经尸骸成山,血流成河,到处是硝烟和残肢断臂,甲胄和残破旗帜。

放眼望去,大量的尸体看不到边,谁也看不出这里曾是大片夏日的青葱麦田了,今年附近的百姓或许会很惨。

太阳已经开始西斜,风中的血腥味压也压不住,不过经过一天的洗礼,史从云的鼻子早已经习惯。

不知道今天有多少尸体会躺在这,他没数,但肯定很多,将士们追击都是踩着尸堆往前推进的,失去组织的辽军不断被压缩,射杀。

随着包围圈的逐渐缩小,各方将士已经可以看到对方的旗帜,知道友军并肩作战,士气更高,高声喊杀,向前推进。

庞大的包围圈也随着空间缩小逐渐清晰,南面是史从云的中军,他亲自坐镇,王全斌为将领总体调度,王仲、郭廷谓、申知义、张正涛、符昭愿、王审琦、向训等将领亲自带兵,控鹤军和神火都组成。

东面是司超、王环、罗彦环从淤口关、独流镇过来的东面军,由控鹤军和驭浪军水军组成。

北面是邵季、慕容延钊率领的骑兵,三面合围压缩,将辽军残兵逼迫到益津关城下层层包围,而南面是益津关数里长,数丈高的坚固城墙,城头还有董遵诲组织的守军。

之所以说残兵,是因为此时辽军已经被和他们的统帅部分割开,统帅部正被老爹史彦超追着往北跑,辽军完全溃乱,无人组织。

但这些残兵的数量并不少,密密麻麻的辽军这时依旧还有接近万人。

三面的周军用弓弩射杀,密密麻麻的辽军被困在益津关城墙下,城头守军开始用弓弩和滚木礌石击杀密集的辽军,神火都把弩车推上来,往人堆里射火箭和弩箭,惨烈的屠杀就此开始。

辽军也试图反扑,不过无组织无纪律的反扑面对阵型严整,层层包围的周军完全没有效果,很快被扑灭,周军此时各路大军汇合,还占据了人数的绝对优势。

也有辽军试图投降,喊着契丹人的语言,还派出汉人士兵喊话,不过史从云的命令已经下了,没有人手下留情。

大量箭矢和城头的滚木礌石纷纷射向城下,辽军在惨叫哀嚎中快速减员。

史从云第一次觉得他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屠夫,不过他不管,还要杀。

辽国不同于蜀国、南汉、南唐、北汉等国家。

其一是实力强,其二是对中国的认同。

对方是强大的敌人,只有歼灭战是有效的打击。

他能把南唐兵,蜀兵等放回去,因为史从云知道,放他们回去这些国家也不足以威胁大周,反而能宣扬他的仁德和威望。

但辽国不同,辽国不会因为这样一场败仗就不敢南下中原,当年耶律德光曾经还十万大军差点被打光,他照样敢继续率军接连南下,最终还打下了大梁,劫掠了河南河北无数百姓。

而且吃这样一场大败仗,蜀国、南汉、北汉这种国家几乎可以亡国了,南唐就算不亡也要丢半壁江山。

但辽国不会,顶多是十年之内不敢随意出兵。

史从云其实是个功利主义者,而非道德主义者,他的道义是为功利服务的,如果毫无威胁且还能宣扬自己的名声展现自己的仁义时,他愿意放人一条生路。

但如果仁义道德不能昭示百姓,使人民归附认同,对方威胁巨大,他更愿意消灭有生力量,消减敌人的实力,那就赶尽杀绝!

辽国这样一个大国,是不可能靠着放战俘让他们感激自己瓦解内部的,所以史从云一开始就想好了,能多杀尽量多杀,打击他们实力,消减他的国力,让他们恐惧害怕。

围杀持续好几个时辰,一直到天色逐暗,益津关城下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尸体堆积成的山高达数米,史从云努力冷眼去看这一切,不管理会他们哀嚎哭喊和求绕。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今天辽国的主力必须都覆灭在这,往后他们十年之内才没能力南下,自己才有时间去收拾南方,一统天下,对抗北方,到时中原足以对抗北方,辽国不足为虑,往后的的种种悲剧可以避免,他是在救人,救千千万万的人......

这样,他心里的负罪感才会减少很多。

夜里,四面周军都点起火把,血腥味和惨烈景象让不少新兵都当场呕吐,这时城下只有数百人还在尸堆上,他们完全放弃挣扎,麻木瘫坐在那等死。

史从云命人上前,挑出会说汉话的八十一人,又挑出最年轻的二十人,一共从一百零一人,给他们食物,水和马匹,放他们回去。

并下令将剩下的全部处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