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8、扩军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

而且长此以往也不行,咱们只有齐地、河北、河南、关中、淮南,常年供养二十万大军,即便不打仗,日久天长都能把国家拖垮,就和十几年前的晋朝一样。

晋朝之亡却有大将杜重威叛变的缘故,但其国内也难以支撑了,他们没有长久的眼光,以半壁江山硬抗辽国,虽能抵御辽国,可辽国去了再来,一次不成再来一次,晋国却要用不多的国土强行供养这足以和辽国抗衡的庞大军队,时间一长肯定会被拖垮,我朝不能重蹈覆辙。”

王朴欣慰道:“史副帅真是老夫知己,此言说到老夫心里去了,我岂会不知十六州之地必须夺回。

可之所以向官家提出先南后北之策,乃因为打仗只有获利方可持久。

先打南面,好打只是其一,重要的是能获得大量钱粮人丁,使我周国壮大起来。若急着打幽州,早早和辽国开战,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和辽国作战。

与辽国之战和南方不同,与辽国打仗是无法获利的,只能是一场旷日至今的消耗之战,咱们取了幽州然后呢?北伐草原大漠不成?那样只会靡耗财资钱帛,人力物力却毫无所获。”

“可十六州利于防备北方........”魏仁浦开口。

王朴着急得又要开口,史从云连忙抢着说话,生怕他两吵起来,他也明白魏仁浦没太听懂王朴的意思,王朴更有战略眼光,就比喻道:

“魏枢密,咱们打个比方,我大周现在就是一户吃饭都只能吃半饱的人家,住在茅草房里食不果腹。

南方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就是大量的米面钱粮,北方十六州对于我们这户人家来说就是一座遮风避雨的大房子。

咱们只能先吃饱了饭,让全家吃吃壮了,才有力气去盖一间遮风避雨的房子,如果这件事反过来做,全家人还食不果腹,就先想着去盖大房子,房子还没盖好,活干到一半人先饿死了。

南方和北方都重要,但要分先后,要明白轻重缓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真妙言也!”王朴高兴的向他举杯,史从云连忙端起酒杯,和王朴同饮。

“老夫就是这个意思,必须一步步来,要分轻重缓急,十六州要收回,可绝不是当前,时机未到,如果急功近利,很可能十数年之功毁于一旦。”

魏仁浦也明白过来王朴的意思,便举杯道:“王知府真是深谋远虑啊。”

看来魏仁浦也认同了王朴的考虑。

当晚,三人一直说到很晚,以致回不去,魏仁浦和王朴都留宿在他府中。

王朴更是把史从云这个好不容易志同道合,又和他水平在一个档次的年轻后辈当成忘年之交。

........

其实人人都知道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的道理。

可能历史上能做到的人非常少,普通人要减个肥都很难有人坚持下去,何况这种动不动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家国战略。

而能坚持下来的都是雄才大略之主,如汉文帝,唐太宗等人,他们都是非常有决心和毅力的人,国家也因为他们的坚持收益非常大。

郭荣就差不少了,虽然他自比李世民,可其实仔细看他的作为,从高平之战开始,在大略上差距是比较大的。

史从云觉得当今皇帝的特点是勇敢、果决,但是战略眼光有所欠缺。

有雄才,但缺乏大略。

第二天,史从云送走了魏仁浦和王朴。

史从云在赵侍剑的提醒下去准备了礼物,和郭廷谓一起拜会了于京城闲居的刘仁赡。

刘仁赡被拜官检校太尉,但并没有实际职务,只是给他俸禄,安排府邸,让他在京城闲居。

而和他一起投降的朱元等人都安排到淮南的诸州担任团练使,刺史等。

刘仁赡虽然给了待遇去没让他做官,可能不放心他,毕竟刘仁赡本事太大。

而且他手下的推官郭廷谓原来身份也不简单,赵侍剑悄悄告诉过他,郭廷谓应该是唐朝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

他于是私下问了郭廷谓,没想到还真是.......

十一中旬,史从云从司超那里听到消息,三司使、左仆射、侍中、平章事、行寿州府事李谷就要回来了,因为他们水军奉命派船去涡口接李谷和随行人员,所以也来知会一声。

史从云得到消息便告诉司超,水军的船要到大梁来告诉他一声。

船到之日,他带着赵侍剑亲自去渡口迎接。

李谷算得上他的大恩人了,当初在正阳是李谷否了李重进,让他打前锋,才有正阳大捷的战功。

后来的淮南之战,他就是指挥十万大军打仗,李谷调度三十万民夫、乡兵为他保障大军后勤,丝毫没有出问题,淮南的战才那么好打。

既是恩人,又是老同事。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来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