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1、势如破竹(二合一4000字)  五代河山风月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出奇的顺利。

高兴之余也明白过来,蜀兵完全不适应战争的节奏,没有战斗意识。

想起那些他沿途听来的说法,蜀国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

可没仔细想过,中原还在虎视眈眈呢,蜀国士兵无备,大周可不会给他们机会。

按照史从云的命令,第一个营寨攻下后,负责第一波攻打的两个营士兵换下休整,后面的两个营补上,继续趁着夜色和首战告捷的高昂士气向着南面杀去。

夜色中,风声愈烈,喊杀声越发响亮,响彻山谷,跌宕不息。

当夜,史从云一路跟在大军后面,山谷中满地都是尸体和血腥味,还有众多被俘获的蜀国士兵卸去甲胄,收缴兵器,羁押看守在路边。

见到他连连下跪求饶。

史从云下令,严禁杀俘,如果他不这么做,这些蜀兵只怕要倒血霉了。

其实中国的认同感来自文明和文化认同而非民族。

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方崛起之后为整合人民加强认同感才兴起的,连“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也是到清末梁启超才提出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可不像他,有对中国的认同感,会把蜀人当自己人。

对于这时的周军士兵来说,杀几个蜀兵简直毫无心理负担,可能和杀契丹人都差不了多少,后来的灭蜀战争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一路上,史从云不断强调,严令禁止滥杀俘虏。

一直到旭日东升,山谷间弥漫起薄薄雾气,史从云才让身边传令兵去前锋下令,停止进攻。

等到太阳高升,十个指挥和邵季一起来见他,人人脸上都是笑意。

史从云落脚在一处山谷中的农舍中,四周种满桃树,屋后是大片竹林,屋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屋外桃林桃子结得很好,此时还比较青涩。

史从云让士兵们不得毁坏老乡的桃园,来的时候如何,走的时候也要如何。

邵季有些激动的向他汇报,“都使料事如神!

昨夜诸营将士轮番上阵,攻势片刻不停,势如破竹,一夜内推进三十里,拔除四座蜀军营寨,斩首四百余,俘获八百多人。

前两座蜀军还敢抵抗,后两座营寨蜀军早已畏怯,以为我大周到了数万大军,都不敢接战,一些投降,一些往南面山谷溃逃。”

史从云心里也很激动,一拍桌子站起来,“妈的,早知道某就不召回你们,一路杀到凤州去了。”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几个指挥纷纷拱手向他请战。

史从云抬手,很有逼格的道:“不必,既然我们已经暴露,再想突然袭击也打不成了。

还不如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再堂堂正正和他们打,到时蜀国照样不是我大周儿郎的对手。

再说你们和军士都劳累一晚,好好休息,往后有的是战打。”

众人纷纷服从安排,显然经过昨夜一战,史从云在军中威望已经树立,众将都愿听他的话。

史从云想了想对身边亲兵道:“找个会说话的,去向王景大帅报捷!”

.......

休整两天后,大军沿着嘉陵江岸边大道继续向南推进。

事情居然依旧顺着史从云的预料发展,周军禁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争经验丰富,加上裹挟之前连战连胜的士气,一路将蜀军打得溃不成军。

蜀军防御重镇武威城北面的营寨接二连三被周军拔除。

之后的几场战,史从云每次披好三层甲,在十几名亲军拱卫之下亲临前线“指挥”。

其实实际的战术安排都是邵季在做的,史从云的作用更多的是打着大旗,让士兵看见他在那,以及调度各军部署,人员调换,保证后勤,让大军每天打完仗有粮食吃。

同时一天到晚死死盯着前方战事记人,把能打的往上提拔,不能打、不敢打的滚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他自己都没太在意的举动,却意外让控鹤军士兵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将士和士兵争先恐后,甚至有好几个指挥都不坐镇后方了,直接带兵冲上去砍人。

面对这样的周军,蜀兵更没法招架,沿着嘉陵江一路往南溃退。

经过一天的强攻,他们再次攻破蜀军在武威城北面的第五个营寨。

史从云率领的周军势不可挡,连破五个蜀军营寨,让蜀兵十分惧怕,后面的营寨抵抗开始没那么强烈了。

又经过五天的战斗,周军已经连破蜀军八座营帐,沿着山谷推进到距离武威城十几里外的黄花谷!

期间斩首蜀军六百七十多人,俘获一千四百多人,周军自身只有二百多的减员。对蜀军的杀伤最多是在第一次夜袭中造成的。

接连的胜利让指挥和士兵们各个士气高昂,骄傲无比,高呼蜀国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