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不断的责备自己。
大家陆续通过安检,换好票。来到武警把守的边防检查线,再次排队等待安检。
“嘿!又安检!”大厨翻着白眼嘟囔着。
李东明白那种感觉,等待的滋味不好受。
“别大惊小怪,不安检上了飞机你就等于坐在棺材板里了。”大头煞有介事的说。
李东没有注意他们二人的讨论,他在观察其他旅客的安检流程。只见他们将自己的鞋子、帽子、外套、皮带一一脱掉放入安检框;电脑拆解掉电池,一分为二;充电宝另类归放;违禁品一律没收。这些都办妥以后,再赤脚登上检查台接受武警官兵仔仔细细的检查。
“头哥,你看,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细致的检查。”李东小声对大头说。
“废话,非常之地必有非常之措施!”大头应声回答。
李东点点头,似有所悟。
排队的人个个也是“奇形怪状”:有些是腰身宽大,头戴纱巾的中亚维族妇女;有些是皮肤白皙,鼻高而狭的高加索人;还有一些眼窝深、颧骨低且嘴唇较薄的欧罗巴人。不过这些非中土人种的年轻人的五官看着真真是精致深邃,别有一番美感。
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李东怀着求知的态度专门去问了度娘——关于新疆的民族构成。结果他倒抽了一口凉气,因为全知全能的度娘表示:“在宽阔美丽的新疆土地上,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东乡、壮、撒拉、藏、彝、布、依、朝鲜等47个民族。”
“嘿!总共有56个民族,在这块新奇的土地上,几乎全部汇集齐了。”李东叹了一声,继续读到:“其中维吾尔族897.67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780.25万人,占39.75%。”
“他们为什么都跑到咱们的乌鲁木齐了啊?真是奇怪。”李东噘嘴问道。
“要不说呢,为啥这里安全警戒这么高。”大厨插问:“你说这些人是游客还是要出国去探亲呢?”
“你没看到他们大包小包拎着东西吗,就像是采购完毕物资才回去的吧。”大头指着他们说。
“嘘。。。将手放回来!”闫树国迅速拉下大头的胳膊,厉声说:“别给我惹事!咱们又不知道人家的风俗!”
不过据李东的观察,大头的话的确有道理,他发现这些旅客的小拖车上装满了标着中国字的货物。这明显的是托运不了了,需要自己再拎上几件。李东发现前面排队的人员带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他粗粗扫了一下,以家用电器,鞋帽,玩具,电子产品居多。每个人至少手里有两个包裹,有的还三个。不光是成年人手里提着东西,连小孩子也负责起了运输任务。
李东心里嘀咕:“如果现在还带着这么多东西,那么他们拖运的岂不是更多吗?难道中国的小商品在中亚这么受欢迎吗?中亚的人们都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啊?自己将要前往的杜尚别是什么样子的城市呢?那里的人也会这么不远千里的蚂蚁搬家吗?”
“他们那边没有这些东西吗?”李东问道。
“这不很明显的事情吗?要是有能到这里来买吗?”大头反问。
“不会这么不发达吧,什么都没有?”大厨接话,李东明显感觉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担忧。
队伍移动的超级慢,挨近了李东才发现,原来在安检之前还有一道检查程序。也就是边防警察先查看你的护照或出国证明等材料,没问题了以后再放你进入安检程序。
李东猜测这里的文书检查可能纯粹是为了走过场,因为他看到由于检查人员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导致有的队伍走的非常快,有的队伍走的非常慢。特别是李东旁边那一组,哗啦啦一堆人都顺利过去了。
“早知如此,我就到那边排队去了,何必在这里苦苦浪费时间?”李东道。
“你小子老实点吧,即使早点进去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一样在候机室等待?”大头反驳道。
临到李东,他将自己的护照和集团公司开具的证明材料交给前面一位满脸正气的年轻女警官手里。在她检阅的空档,李东仔细观察了一下她,只见她高眉深目,眉毛又弯又浓,是一位少数民族警官,李东估摸着她有二十多岁的样子。
见李东在盯着她看,她便快速地翻阅了一下他的护照,正色问:“你这是第一次出国吗?”
“是的。”
“你们几个是一起的,对吧?”边说她边瞄了一下李东身后的另外几个人。
“是的,我们都是一起的。”
“你们打算在国外待多长时间?”女警官又问。
“说不准,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李东快速回答,不过他也不知道具体多长时间。
“你们出去主要做什么?”她看了一眼证明材料道。
“油气勘探。”
随后她愣了一下,显然她不大理解这具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