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在编工人多,拿的却比在编工人少。马王此人秉性不错,李东跟他脾气相投,共同经历了一次下基层锻炼,两人很快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李东在无人时常常想,他之所以能和马王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对方平日里一般是沉默少语,而自己又比较健谈的缘故吧。马王很喜欢听李东讲在大城市上学的故事,他对李东遭遇的很多奇闻轶事感到好奇。
马王没有让李东的期望落空,在八点钟整点敲门。马守义个头中等,玉容俊颜,是前台“小迷妹”们心中的白马王子。
“你到底收拾好了没?剃须刀带了吧?牙刷要不要带上?。。。”一进门,马王便马不停蹄的给李东发出善意的提醒。
“都搞定了,你就放心吧。赶紧坐下吃饭,一会儿一起去集合点。”李东道。
“听说这次去塔吉克的人有好几个,你不会孤单的。”
“你咋知道?消息这么灵通?”
“我不是负责这些网络会议吗?公司领导跟那边开会的时候听到的,他们现在急需你们这批人过去。听说前方已经招架不住了。”
“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李东垂头道。
“既去之则安之,见招拆招。多跟领导沟通,你肯定没问题的。”
十点左右,他们一起前往公司主楼,等待专门负责迎送的车辆。紧急集合点旁边的旗杆上,五星红旗正在北风下猎猎作响。
马王帮李东拖他那只有些破烂的超大行李箱,里面满满当当的装了需带到项目上的书本资料和各种仪器物件,沉重无比。箱子不光重而且还掉了一只滑轮,拖曳起来相当费劲,马王只能一只手搀扶着,一只手拉着。李东本想着出趟国门,不能丢人现眼,将它换掉,可毕竟手头不宽裕,便将就着继续用一次。李东的想法且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出国挣钱,有了钱才可以换装备,买房子娶媳妇。
两人吃力的来到主楼大厅,此时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在等待了。乌泱泱的人群成堆的围聚在一起,他们有的是来送人的,有的是即将奔赴世界各地的工人。这里有喜有忧,人们相互道别,不时还拥抱在一起,泪洒衣衫。
经过确认,李东已从范君平那里知道此次与他同行的另有四人,算上李东本人,塔吉克之行共有五人。他本能的打量着那堆人,猜测着哪些人可能是他的“同道中人”。
马王注意到几乎每个旅人身旁都有好几个只大箱子,耐用结实的那种,不禁皱眉问李东道:“难道国外项目都这么困窘吗?非要带这么多东西?”
李东笑笑道:“咱们项目几乎都在发展中国家,条件艰苦,很多东西无法买到。即使有卖的,在当地买也很贵吧,还不如力所能及的带过去点。”
“难怪你也搞了这么一只大箱子。。。”
“没办法。。。那可不是我的东西。。。我随身的东西都在这儿。”说着,李东将脚下的大背包跟小提箱摸了摸。
李东注意到大厅的西南角有一群人,确切的说,有四个人。他们不时的交头接耳,时而望向李东这边。
“难不成就是跟他们一块儿?”李东心中一喜,暗暗观察着他们。有一个人的气质特别,身高目测有一米八,面庞白净有光泽,却透着沧桑,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儿。他右手拿着一副墨镜,轻轻的敲击着左手掌,俨然一副领导模样。他此时正用低沉且沙哑的声音和旁边的一人交谈着什么。他交谈的对象是一位一米七左右的中年人,戴着金色镶边眼镜,脸颊瘦削有棱角,平头,衣着朴素。只见他面色郑重,两腮时而鼓起,急促而小声的回应着,貌似是在倾诉烦心事。墨镜男左右两侧站着两个年青人,身高和李东不相上下,却都是胖家伙,吨位估计会超一百公斤。两人穿着户外冲锋衣,一红一蓝,站在那里静静的听另外两人说话。
“可能你要跟他们一起走了。”见李东一个劲儿的打量着,马王也看出门道来了,努嘴道。
“我猜也是。”李东承认。
“要不要上去打声招呼,提前认识一下?”马王提议道。
李东觉得此时过去有些冒失,便回绝道:“目前不用吧,上车再说吧。”
约一刻钟光景,主楼前院驶入一辆黄色面包车。司机师傅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后,停在厅堂正对面,摇下玻璃,探头喊了一声:“大家好,去往塔吉克斯坦的同志们上这辆车啦,请大家抓紧上车!”
李东密切注视了那四个人的动静,果不其然,听到司机的招呼,那四个人都开始行动了。他们鱼贯而出,开始向面包车上塞行李。
李东知道分别的时刻到了,便郑重感谢了马王平日的帮忙。
马王头一歪,略带严肃的说:“爽快点!是哥们就不要这么墨迹!”
“那咱们回来再聚!回来我请客,巫山烤鱼走起!”李东笑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祝你好运!回来再聚!”马王将行李推到车旁,跟李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