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于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几乎没有人会在意这种问题了。
如果再给他配几位素质过关的助手,那不就等于组成了一个规划机关吗?
艾格隆相信,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来说,完成这样的工作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毫无疑问,他如果这么做了,会影响到伽罗华的学术成就,但是这个天才,在20岁之前的学术成就就已经足够“封神”了,只要他还活着,多活每一天都是“白赚”的。
再怎么样,他的学术成就都不会比原本的历史更低了。
而且,铁路公司的待遇极其优厚,有了这样一份工作,想必他的生活条件就会得到巨大改善,不复清贫。
一想到这里,艾格隆反倒是心安理得了——自己提供优厚的待遇,“购买”一下天才的脑力,岂不是合情合理?
艾格隆一点也不担心伽罗华会拒绝这个任务,毕竟虽然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但是他也有着澎湃的爱国心,以他的头脑,他肯定可以轻易看出这项工作对国家是何等重要,所以他会欣然接受。
一想到,一个原本英年早逝的天才,最后因为命运的因缘际会(以及自己的巧妙摆布),最后在全新的世界里,不光名垂数学史还将名垂军事史,艾格隆心里突然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这种改变命运的成就感,也是他旺盛的权力欲望的来源之一。
在沉默当中,艾格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你的提议很不错,而且我已经想到最合适的人选了,过阵子我就把那个人调到你的麾下,你要好好待他,他是个真正的青年才俊,就算他有点什么臭脾气,你也好好满足他就行了,别跟他计较。”
“是,陛下。”公爵连忙应了下来。
他的心里则在好奇,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让一向眼高于顶的陛下这么珍视。
在三个人短暂的商议之后,艾格隆让他们记下了自己接下来的任务,然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车厢当中。
而这时候,列车已经接近到达终点了,从车窗当中,已经能够在遥远的天际线上,看到奥尔良城的虚影。
奥尔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业重镇,所以铁轨两段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犹如穿梭在金色的海洋当中。
而随着列车越接近城区,在铁轨沿途的旷野当中,围观民众也越来越多,正如列车离开巴黎时一样。
而且,围观群众的欢呼声,比几个小时之前离开巴黎时要更加激动和狂热。
显然,相比于已经“见多识广”的巴黎人,奥尔良的人们对这项划时代的发明要更加陌生,也更加新奇得多。
为了回应民众的欢呼,火车鸣响了汽笛,呼啸的吼声带着白色的烟雾升腾到半空当中,又引来了新一轮的夹道欢呼。
艾格隆走回到特蕾莎身边,然后和几十小时前一样,和妻子一起,对着车窗外的民众挥手致意。
就在这不绝于耳的欢呼当中,皇室专列缓缓减速,最终驶入到了新修建的奥尔良火车站当中。
走下车厢的皇室成员们,一一走下了车厢,而这时候,簇拥在月台边的地方官员和名流们,也蜂拥到了两位陛下面前,争先恐后地对着他们行礼致敬。
对于类似的盛大场面,艾格隆和特蕾莎都已经习惯了,所以他们没有露出丝毫不适,轻松且亲切地和在场的人们一一握手,与他们共享这个伟大的时刻。
年轻的皇帝和皇后,颜值和风度均无可挑剔,让围观群众们看得赏心悦目,他们本来就心情极好,此刻更是不断欢呼,为两位年轻的陛下喝彩。
尤其是,当发现特蕾莎皇后还怀着一个孩子时,还有人特意为这个目前还不知道性别的孩子送上祝福。
“皇后陛下万岁!祝您再得到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此情此景,让第一次真正接触巴黎之外公众的特蕾莎心花怒放,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
她太希望、也太需要得到民众的认可了。
她来法国这么久,却因为种种缘故,一直都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不过现在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她相信,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明事理的人多,只要她做好了皇后应有的义务,人民终究是会认可自己的。
她并不热衷于权力,但是从小,父母亲和身边的人,都一直在教导她,身为皇族和未来的统治者,她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应做的事,决不允许懈怠,而现在,她正在践行这份教导。
她不是第一位法兰西的哈布斯堡王(皇)后,以后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但是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最受爱戴的那一位。
就在她努力打起精神和每个人热情互动之时,这个鼓舞人心的画面当中,突然出现了一点小小不和谐的音符。
原来,欢呼的人们,在后续出现的人当中发现了艾格妮丝的身影。
艾格妮丝低眉顺眼地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