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俺家余丁有八口人,为夫当旗丁月饷有一石细粮,拖老大人恩德没有过拖欠,确也只够一家勉强温饱,如今大儿子去匠作坊做活,包吃住还有月银拿,小的家里今年日子宽实不少,还可以扯些布,给孩子做身新衣裳。”
这妇人年纪不到四十,衣着带补丁的粗布棉袄,很是瘦弱,见杨武问起来家里,神情很是满足的回道。
“那就好,对了,你家小子叫什么,回头告诉他好好学,匠作坊打造军械,优秀者,也可破例成为家丁,有双倍月银拿。”
“真的吗,俺家小子叫刘阿聪,谢谢大人栽培。”
妇人闻后,顿时喜出望外,正准备跪下去,被杨武抢先一步扶起。
“如今鞑子屡屡寇边,正需军户子弟为国效力,年小的可以帮忙打造军械,年龄合适的军余可以入营中拿月饷,凡其中佼佼者,都可以成为本官家丁。”
“谢大人恩德!”
杨武放了个口风转身离开。
妇人见状,对着背影再次拜谢道,提着手里的米袋,一脸欣喜的回家,准备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街坊四邻。
普通军户晋升之路都被军官把持着,待遇好的家丁,已经是这些底层人员能看到的高度,代表了吃喝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