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借书  风起1977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真会今年冬天高考吗?”胡春梅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九成以上的把握。”胡杨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即便他知道再过二十七天,《人民日报》就会公布这一消息,也不会说百分百。

说话、做事留有余地,是胡杨前世的习惯。

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都不知道。

不把话说死,给自己一些退路。

“那我们是不是要赶一复习赶进度?”二姐胡夏荷插嘴道。

“不用,就按照目前这个速度,没必要加快,那很容易会水流过鸭背,看似什么都懂一些,考试的时候啥都不会。”胡杨摇摇头否定道。

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姐弟三人都决定报考理科。

一来是她们理科基础更加扎实,同时对理科也更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和源泉。

再加上胡杨本身也是教化学的,理科的相关知识会更加熟悉。

二来也是为了三姐弟间能够更好的复习,效率更高。

所以他们都选择理科。

最初的时候,二姐胡夏荷还想学习英语呢。

可是胡杨的英语水平也就【Howareyou】(怎么是你)、【Howoldareyou】(怎么老是你)、【Iamfine】(我很好)这种水准。

连自己都放弃了,哪有本事教别人。

如果有录音机和英语磁带,也许胡夏荷还能自学一番。

甚至说不准还能拯救下胡杨的英语。

可惜并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父亲寄回一张可以购买收音机的票证会这么高兴的原因。

“再过三四天我们就能把数学复习完,用半个月学习化学,二十天学物理,剩下时间学习政治和语文,以及在最后几天系统性做一些题,考上大学应该没啥问题的。”

胡杨将自己准备的复习计划向大姐她们全盘托出。

相比其他刚刚知道高考恢复消息的人而言,胡春梅她们就占据了先机。

不管是复习时间和复习条件,还是复习资料充裕,都比别人好太多了。

还有胡杨这个前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历的弟弟指导。

如果这都还考不上,那真的说不去了。

“嗯,你说怎样就怎样。”大姐胡春梅没意见。

“那我们继续学习吧。”胡杨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说道。

大姐拿着信和收音机票证回房放好,也跟着开始学习《立体几何》上的知识点。

………………

晚上七点多,太阳已经下山了。

大家各自做着自己的事,爷爷编织他的扫把,奶奶缝补衣服。

母亲坐在猪栏旁将有虫子的番薯切掉,坏的就喂猪,好的明天煮来吃。

大姐收拾家里其他杂活。

二姐正在给老幺胡雪莲洗澡。

胡杨也在帮忙编织扫把。

老四在给奶奶打下手,她眼睛锐利,可以帮忙“穿针引线”。

“二伯,在家吗?”

忽然,柴门外响起一道声音。

“在呢,是昌宏啊,没锁门,自己进来。”胡道奇听到是同族侄子喊自己,转头对门外回道。

他在同辈中排行老二,晚辈们都喊他二伯或者二叔。

胡杨放下手中刚刚编织好的扫把,准备给胡昌宏拿凳子和倒水。

“宏叔,吃饭了吗?”胡杨站起来往门外走,笑着对推门进来的胡昌宏招呼道。

家里正在干活的人也都抬起头看向门外。

“已经吃过了。”胡昌宏笑着说道。

“昌宏,你先坐一会,这个扫把马上就编好了。”胡道奇抬头看了眼他笑道。

“二伯你编扫把的手艺真是一流,难怪每次拿到乡供销社都能卖到最好的价钱。”胡昌宏由衷的赞叹道。

爷爷胡道奇平时在放牛空暇时间,都会割一些可以编织扫把的山草带回家。

晚上的时候在煤油灯或者月光下将它们编成扫把,然后半个月卖一次,每次大概有一百把。

大约可以卖到12~13块。

这比钱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胡杨他们兄弟姐妹能够读书的重要经济保证。

即便现在胡杨有稿费收入,胡道奇也舍不得放弃这块。

不用补贴家用,他可以买酒喝啊。

平时吃饭的时候,他自斟自酌喝着二两小酒,非常惬意。

“呵呵,今晚怎么有空过来,找我什么事?”胡道奇笑着问道。

虽然是同村同族之人,但平时他很少来胡杨他们家的。

“这不是很久没跟你说话了吗?过来找你聊聊天。”胡昌宏绕着圈子。

“我可没时间跟你闲聊,不说什么事,等下我可不再问了。”

即便平时少来往,可是胡昌宏无事不登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