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研究与学习  这是我的学术人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申戬伸了一个懒腰,朝着苏御的方向望去,见苏御还是闷头不停地写,申戬心中对苏御的崇拜又加深了很多。

申戬看了看自己整理的论文,他觉得很神奇,看着苏御在他论文留下的注解,申戬发现总会自己的思维会敏捷很多,而且今天上午跟苏御教授一起学习,他自己也会从专注之中感受到享受。

......

一天天的过得很快,但苏御的关于“苏氏悖论”的算式构建还没有完成,毕竟是天马行空的思考,要解决的也是荒唐的“悖论”,很多研究内容完全没有可以用来参考的,只能靠苏御自己摸索的前进。

另一边,申戬的论文《基于“苏氏悖论”的反优论证》在苏御的指导下改成了英文版,整编论文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苏御占了个“通讯作者”,申戬占了个“第一作者”,苏御通过他自己的邮箱给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年刊》投递了出去。

而有“苏御”的名头,很快《数学年刊》那边就发来了论文的版权授权协议书,意味着这篇论文已经被技术编辑接受了,接下来就是外审了,而这篇论文是关于苏御自己提出的“苏氏悖论”的,关于“苏氏悖论”的世界权威肯定是苏御自己了,所外审的专业学术编辑肯定是苏御了,要是自己把自己投的论文给否定了,那么苏御就是二百五了。

看着《数学年刊》发来的论文版权授权协议书,申戬激动极了,他第一次心跳这么快,这可《数学年刊》啊!除去苏御教授,中国学者一共在《数学年刊》发过的论文就几篇,而他申戬就占了一篇。

发SCI论文,是做学者的必须要求,想要完成博士毕业,毕业要有SCI论文的,而且很多高校和科研所评职称看的也是学者发SCI论文的数量。不过SCI的“含金量”是不同的,《数学年刊》的一篇论文的“含金量”能比的上很多其他期刊论文一百篇论文的“含金量”。

这篇经过《数学年刊》发表的《基于“苏氏悖论”的反优论证》不仅仅能让申戬吃到博士毕业,甚至也会让他顺利评教授职称的。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