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靖国的进入了凉季,没有那么多的雨,眼下处处的工程都在忙碌。
尤其是五羊城。
皇帝开始进行房地产生意之后,“一户建”开始流行起来。
这种建筑方式并不是靖皇杨定弄出来的,而是曜族归化进来的人倒腾出来的。
据说当年曜族还是南疆霸主的时候,为了好进行游耕,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利用当地的土木当做材料,搭建上下两层的小别墅模样的屋舍。
眼下靖国为了好进行规划,同时也让靖国都城附近的土地利用率变高,因此鼓励百姓进行一户建。
在靖国这种寸土寸金的地块,一亩地,六百平可以分割成十座屋子上下层加一些屋舍,就能居住十户人家。
一家人按照五口算,一亩地就能呆下五十个人。
而靖国优先开发链接北方和南海的两个方向的土地,推动大约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建筑面积,若是建完大致能将南北南北两个方向,容纳下将近三百万的人口。
而东边和西边,则是进行农业保护和工业园区的小范围开发,尽量的保证进入城市的人可以拥有工作。
“拆迁!拆迁咯!”
衙役们敲锣打鼓,大声的喊着拆迁的好处,朝廷给你们补偿款啊!
拿着拆迁款,就可以跑出去,然后到附近的城市去购买土地。
良心啊!
不少的百姓听得开怀。
若是放在其他的国家,那是什么下场的?
“要我说还是靖国好!”
“就是!我是从北边逃难来的!那些世家哪里把我们当人了?!恨不得就是我们死了,他们好抢走我们的土地!”
人们在声讨北方的国家,语气激烈,声势浩大,仿佛北方的国家都是恶劣的混账的。
辰西摇了摇头,走过干净的街道,边上石栏杆将人行道和车马道隔开了,走走停停,人潮涌动,却丝毫不影响车马的运转。
人们行色匆匆,也有几个高谈阔论的外来士子,说话很大声,想要因此来吸引附近路过的人,若是有靖国高层听到,说不定还能举荐他们科举呢!
“号外!号外!
靖国是天下最安宁的国家,同时也最尊重百姓的国家。
别的国家,诸如辰国,世家弄权,百姓不过是世家地里的农奴,随意的欺压压榨,丝毫没有任何的尊严可言。
肉食者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哪怕泽州泛洪了,爆发疫病,波及百万百姓,我们靖国有医部这等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应对。
反观辰国,涉疫百姓全部斩杀,就地使用生石灰掩埋,犹如牲畜。大陆时报半月刊十一月”
“号外!陛下发布演讲:号召国民,高举靖国主义旗帜,世界属于靖国!帝国日报十一月初一”
“号外!咏唱我们伟大的靖国!
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尽在眼前。
啊!陛下!您像一束光,刺破漆黑,带来一切的美好。
为了守护这一切!
请让我成为您的武器,穿上靖国的甲胄,握紧百姓的刀枪,征战四方!
歌行月刊十一月。”
稚嫩的孩童在呦呵,他们都是附近流民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因为错过了上学的年纪而且家里也很穷,只能早早的上街开始干活。
走在街道上的辰西,突然看到了几个孩子,举着报纸,大声的呦呵:“报纸报纸啊!”
下意识的喊了一句:“要一份帝国时报。”
“来了!”
顿时,孩子们一拥而上,而辰西看了一下孩子们的年纪,花钱给最穷的那个买了一份时报。
在他们的道谢声中,辰西一如往常走到城门口丁老头家的早点摊落座,一个听着大肚子,三十许的妇人走来:“辰小哥来了?还是老三样?”
辰西点了点头:“老三样。”
随后他将报纸打开,这是他最近一段时间了解靖国时事的来源。
列国对于国内的施政方针一直都是缄默,毕竟这是机密。
但是靖国却不一样,他们仿佛很怕别人不知道。
除了第一篇日常骂辰国不是东西,挑起百姓仇视辰国的愤怒外,第二篇开始满满都是干活。
靖国宣称,今年之内,完成南北两块新城区的三通一平。
所谓三通:通教育,通水渠,通工作。
一平就是平路面。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靖国发明了一种叫做水泥的东西,类似三合土,就是强度不够,无法建城,但应付路面绰绰有余了,修筑沟渠完全绰绰有余。
现在皇城外北面的新城已经开始进行路面硬化,让百姓不要随便去践踏,要是在没有干的时候去瞎踩,轻点罚款,重点就是要挨鞭子和服役的。
除此之外,靖国还宣布军校三日之后开启大典。
皇帝将会亲临军校。
军校,全称为大靖皇家军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