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高市长的心思
郑畏在思量将兵工厂建成红色旅游基地的同时,高市长正在研究方案。
这处抗日战争时期就存在的兵工厂,在当时那可是个神话。
其中的好多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转折周游大半球,零零散散地秘密汇集到富家涧这片山里的。
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
其中费的周折,也只有上辈人知晓了。即便是高市长也只知其中片断,不知全程。
如今即便绝密的档案解封,也只是部分。其中的好多当事人至今难亮身份,用化名生活在少为人知的地方。
郑畏的爷爷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不过是接手了兵工厂的某个核心技术,就被迫娶妻后,隐姓埋名。
郑畏作为他的唯一孙子,恰巧赶上了神秘的兵工厂要重见天日。
真是历史风云际会啊!
高市长看完方案,不由仰天长叹,伸了伸疲惫的腰背。
他的爸爸与郑畏的爷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共事过。
家国天下,是那代人的自觉和理想。
郑畏的爷爷郑可农就是这样为了国家利益,把老伴和唯一的儿子隐居农村,自己投身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奉献了青春,也奉献了家庭。
国家需要补偿他们,组织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们。
高市长已经得到组织的保护和培养,可是郑畏爷爷太特殊,国家重器需要他。
他选择了义无反顾,换来的是老伴的永不原谅。
郑畏的奶奶出身大家,为了追随他爷爷,与家族分裂,出走。
陶罐就是他奶奶祖上留下的珍宝。
他奶奶家族里曾经有人飘洋过海,到世界各地求学,奉行农业治国的志向,终生研究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种子孵化器。
高市长此时面对着富家涧的规划,红色旅游只是其中一块,能够直接由政府拨款建设。
其它的项目,必须综合考虑,采纳各方面意见,才能更长远更有活力。
他对郑畏尽管只有一面之缘,却是为郑家革命后继有人感到高兴。
面对郑畏,交谈之中,他了解到小伙子有自己的志向,也有胸怀,更有干成事的办法的。
可造之才,无非是有干事的心,有干成事的能力,德才兼备最好。
几次跟田四郎通电话,侧面了解了些郑畏的情况。
从田四郎的嘴里听到的,可是赞叹不绝。
高星州思考到此,不由咬紧牙关,从手机找出郑畏的名字,要了出去。
他不想把这层关系亮开,找田四郎也一直侧面对郑畏感兴趣,对郑畏的言语之间也没有透露丝毫。
不想搞拔苗助长的事情,怕发生常见的悲剧。
可是那小子,第一次见自己的眼神里,早就怕猜测出些苗头,那阵装萌卖娇,讨要福利。
太过聪明,也不是好事。
作为高官,经历太多的人和事。
他既喜欢郑畏,又怕爱之深,毁了他。
实际上,组织上对郑家还有一大笔抚恤金和储蓄金,未交给他们家。
郑可农临终前有遗言相托,必须是孙子辈里有出息、有能务使用这笔钱的人,让这笔钱发挥出最大的正能量。
当时的话,是取之于国,用之于国。
如果孙子辈里没有这样的继承人,郑可农可要求交特别党费的。
高市长仰首长叹,还没定下决心。
郑畏这小伙子,是不是真金,还得炼炼啊。
电话接通了,高星州听到郑畏那边毕躬毕敬的称呼,却隐约里透出一丝丝不老实。
腻歪的语气很快就暴露出来,亲切感总是让人放松警惕。
高市长在电话里,只是让郑畏到望江市来一趟,有事具体面谈。
他直接指出,纯属私人会见。特别让他把自己对富家涧开发旅游景区的想法整理好。
响鼓不需重锤。
还看小郑畏的造化了,溺爱的心理,高市长还是希望郑畏不负期待。
郑畏在电话里听出了很多意思,大男孩的头脑还是很敏锐的。
自从省城培训归来,他可是再看镇领导和县领导的视角,就有些不同了。
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是他最大的收获。
这方面,白师叔可谓言传身教。
三位身居高位的师兄,也是放下身段,与嫡传弟子的小师弟肝胆相照,有什么说什么,只差没有出具体计谋了。
他们可是心知肚明,师叔和师伯确定的嫡传弟子,那可是门派里将来的掌门人。
自己的后人想练正宗形意功夫,离开他的认可,练不到真功夫,更难登堂入室。
虽然是门派的陈规陋习,可毕竟也是一种规矩,保证门派传承万代、发扬广大的一种可靠保障。
独门绝技,才能战无不胜。
小师弟正在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