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异变突起  旷世风云录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家圣地之一,数百年来,吸引了诸多武林高手络绎不绝前来切磋功法、论道谈经。在太清道长任观主期间,太平观更是迎来了当时一代道家武学宗师葛洪,葛洪当时无论道法还是玄功都已登峰造极,被公认为中原武林第一人,人称稚川仙人。连他也慕名前来,可见太平观当年威名之盛。传言他与太清道长在飞云峰顶连续七天七夜坐论武道,最终悟通天地虚实有无之道,功法大成,羽化登仙而去。当然,这只是坊间夸大的传闻,事实是七天七夜论道后,稚川仙人觅得一静幽空远之处作为停驻潜修之地,并创立了现在寻木道长住持的冲虚观。”

“关于其先师祖稚川仙人,寻木道长最喜欢和我谈论其传奇的生平事迹。据寻木道长称,稚川仙人设立冲虚观后,将他毕生精修著录成书,名曰《抱朴子》,其中不仅包含了道家最高武功心法,还囊括医药、秘术、鬼神、相学、炼丹、符篆等诸多术法,可谓集历来道家各派系精华大成,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此书成稿后,稚川仙人声称自己将觅地闭关,将观主之位传与了他最信任的大弟子言无妄,并将《抱朴子》交于他保管。

稚川仙人走后,继承了师傅一身绝学的言无妄想要将其道法符箓丹学发扬光大,于是广纳门徒,传业授道,基于稚川仙人的显赫威名,许多人慕名而来,冲虚观一度成为岭南弟子最众的道观,风头一时无两。

言无妄虽然道法高深、武功高强,但却并无野心,其发展门徒只不过是为了弘扬道义,并非为了称雄争霸。但其几个师兄弟就不一样了,仗着身怀绝学,又见冲虚观日渐兴盛强大,隐成南方第一大教派,都野心勃勃,各怀异志。特别是武功仅此于言无妄的奚无恨,倨傲张狂,特别热衷江湖之事,他多次劝说言无妄时机已经成熟,可一统道教,继而号令江湖,使江湖人士均以冲虚观为尊,但均被言无妄斥责驳回。

屡次劝说无功后,奚无狠暗下阴狠决定,生出篡夺观主之心,但他武功不如言无妄,又怕其师傅稚川仙人随时回来,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暗中计划先偷取《抱朴子》秘笈,偷偷修炼,等时机成熟再实行自己的计划。但无论他如此查探,始终没发现《抱朴子》的踪迹。”

“五年后,稚川仙人回到了冲虚观,当他见到清净空幽的静修之地变成了香火鼎盛、人多嘈杂的教派总坛,几个弟子则为权势在观内培植势力,明争暗斗,毫无休止之像,已经失去最初恬淡无为的修行之心,稚川仙人不由大失所望,不久便不辞而别,不知所踪。

“稚川仙人失踪后,言无妄不知为何,突然走火入魔不治身亡,他本来将观主之位传于了其大弟子,但隐忍多时的奚无恨此刻已经无能能制,教内以他武功最为高强,他终于按捺不住,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信条武力夺取观主之位。饶是如此,夺位之后,他遍寻整个冲虚观,也没有找到《抱朴子》,此经书下落自此成谜。”

“此前每当我和寻木道长聊及此书,大家都是不胜嘘嘘,深感遗憾。”说道太平和冲虚两观的历史,玄一似乎兴致正浓,谈及《抱朴子》时,他露出一脸向往但又无奈神色。

“据太清观主留在洞**的文字称,当年稚川仙人重回冲虚观,是其五年内悟破了佛道共通之玄机,继《抱朴子》之后,又著录了揉合佛道两门功法大成的《九言真经》一书,要知道天地至道,万变不离其宗,佛道之学,皆为明悟生死、参透天地之法,根本并无差别,不碍于情、不滞于物、不殆于心,皆能殊途同归。稚川仙人当年携《九言真经》回观,本想择其精要授予弟子,结果大失所望下,不仅没留下新书,很可能连《抱朴子》也收回带走了,所以后人才再没发现《抱朴子》的踪迹。”

“太清观主称,在他进入洞穴闭关前,曾收到一封书信和一卷羊皮地图,是失踪多年的稚川仙人派人送来的,想邀请他前往河南府王屋山静修之地一聚,并附上其位置地图。”

玄一拍了拍手中羊皮图张,续道:“正是我手里这份褶皱陈旧的羊皮纸。”

“观主是否觉得,只要按此图寻获当年稚川仙人静修之处,然后就能找到《九言真经》,甚或《抱朴子》?”王祈安忍不住说道。

玄一没想到王祈安思维如此敏捷,不由投了赞赏的一眼,兴奋说道:“没错,虽然已经年代久远,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想获取稚川仙人留下的毕生精修所作,此图却是目前唯一的途径。说不定我在生之年还有望一睹这两部旷世经典之作。”

“从太清观主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得到他对稚川仙人推崇备至,是由衷敬服的,据他猜测,单以武功心法论,《九言真经》成就肯定尤在《抱朴子》之上。只可惜他当时正准备闭关修炼,因此并未动身前往。”

“难道太清道长没有出关吗?为何他会在洞**坐化,还留下满壁文字说明来龙去脉?”王祈安不解道。

“我也一直犯疑,我猜测此事与本观一个不光彩的秘密有关,太清观主极有可能因为强行修炼本观最高功法《洞虚灵宝经》而走火入魔,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