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珪所言,李恪的投资价值还是特别高的。
得到了李承乾的兜底,李恪算是放心了一半,现在长孙冲虽然还没到东宫打卡上班给表弟撑场面,但看着时间表,最多在李药师干翻突厥之后,就会过来,到时候长孙无忌和东宫的绑定,就更深了一层。
到时候,他李恪远在太白山,长孙无忌这个自己礼法上的舅舅要是黑了心,想通过李愔把自己拉下水,也得先看看李承乾是咋想的不是?
“为兄身在东宫,常听宫人言山中苦寒,却不知恪弟在山中的用度可是足够?”
眼瞅着达成了不能言明的共识,李承乾就把画风一转,“前日里也曾听说阿耶将突厥进贡的草药送到了太白山,若是恪弟有甚么需求,也可和为兄说说。”
他不说还好,他这一说,李恪就想起来了,东宫在各地都有椎场,可以绕开民部那票计吏开捞的,而且现在东宫在幽州地区好像还真有椎场,能和靺鞨直接交易?
长白山老山参可特么是个好东西啊,这玩意能益气补血,丢给秦琼这头病虎续续命,想必是极好的吧?而且这玩意除了药用之外,拿来修仙应该也有点儿作用,自己之前能直接真炁外放,大概也和吃了老母鸡炖的参汤有点儿关系。
所以当下,李恪也没客气,直接说道:“若说山上需要甚么药石,恪这边还真不太清楚,不过恪前次生病之时,大兄送的人参,的确有些效用。故此恪有不情之请,大兄这里若是还有,便多给恪些罢。”
人参这玩意吧,虽然相关的记载出现的挺早的,汉代的“纬书”和“本草”里面就有,但是药用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唐代不说是空白也没差太多,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参的主要产地不在中原地区。
别说李恪他师父孙药王现在还没写出来《千金》系列药典呢,就是写出来,能用得上人参的也是少数贵族。
李恪当时跟着医科生妹子处对象的时候查过,人参这玩意的产量,到了21世纪,七成以上在吉林省,而现在贞观三年,东北方装逼的主要力量叫高句丽,剩下的是契丹八部,唐朝在那边的影响力连特么前隋都不如。
一听李恪有求于自己,李承乾眼睛就是一亮,亲兄弟明算账嘛,这要是互相之间没点儿往来,全靠着李二陛下那条祖传的染色体撑着,感情能更进一步?
所以当即,李承乾就拍着胸脯跟李恪保证:“恪弟所言的山参,为兄这里的确还有些存存货,只当个稀罕玩意罢了,恪弟有用,都拿去了便是。”
想了想两人今天见面的主题除了兄友弟恭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父慈子孝,所以李承乾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若能有一点功用,可助阿耶摆脱气疾之苦,也是好的。”
人参能不能治疗先天性呼吸道疾病这事儿吧,李恪还真不清楚,不过他知道李承乾这是在秀演技呢,所以他连连点头:“恪学习家师的药方,其中多有提及此物,待回山之后,恪禀明了家师,再行研究罢。”
“既是孙真人频频提起之物,想必真能有些神效。”
李承乾当即点点头,一脸正色,“为兄在幽州有个椎场,征辟的主官出身范阳,在北地各族中,也能说上几句话,稍待为兄便传书与他,让他多多收购些。”
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啊。
李恪长出了一口气,靠着这个名头拿到了人参,他给朝中大臣续命的把握就多了那么两三分。
“阿耶素来节俭,到如今连个夏宫都不曾修建,大兄这以阿耶为范,又岂有太多余财去收购人参?”
李恪顺手就把勤俭节约的大帽子给自己便宜老子和便宜哥哥扣上了,“恪昨日在阿耶处得了个差事,待正式开始,总能有些进项,到时便拿出二成纯利与大兄罢。”
这种三句话不离仁孝的对话,着实让东宫左右春坊的瘪三们心旷神怡,再说了,李恪从他爹那里讨得好处的事儿,昨天阎立德喝酒喝爽了,就给当个牛逼吹出去了,这些国朝未来的栋梁能不知道?
铁锅专卖,二成的纯利,都快赶上直接上缴内府的部分了,这钱财一过手,自己这种国朝未来的栋梁肯定要克己奉公吧?这一克己奉公,长安城里换一套稍大的宅子,是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这帮瘪三们看着李恪,那是怎么看怎么觉得顺眼,心说蜀王他就是大大的好人,以后肯定要在太子面前多多美言!
“东宫用度,每年都有结余,不过收购些药材罢了,怎能要恪弟再出钱帛?”
李承乾连连推辞,看那架势,根本不似作伪,这一下,下面围观的瘪三都急了,这么大的进项,咱们不能说扔就扔吧?殿下您要纯孝,我们还要养家呢。
“都是为了孝道,恪如今也不是缺衣少食的,怎敢不略尽绵薄之力?”
眼角余光一扫下面,左右春坊的瘪三们的表情一入眼帘,李恪就知道,这钱肯定得出,自己要敢就坡下驴,这帮瘪三以后就敢捅刀子。
不过话说回来,原本他就没打算在手里攒太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