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四名著导读和梳理探究
莎士比亚戏剧
1、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4),是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本●琼生对他的评价是“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2、历史剧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而莎士比亚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
4、金钱和物欲膨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他以极大的气魄无比真实地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些社会问题。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5、《高老头》的主人公是高利奥老头。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金钱取代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人际交往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大多离不开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2.交际中“称谓”很重要。我们一开口,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选择恰当的称呼,这就是语言交际中的“称谓语”问题。
3.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这不单是一个称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4.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处”“丕直”“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份的做法,-方面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谦虚和礼让。
5.古时还有些自称,如“联”“寡人”等是皇帝专用的,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有些对妇女的称呼,如“内人”“中妇”,则反映了古代妇女操持家务、不涉外交的地位。
6.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中国古代的避违就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7.现代社会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禁忌语。例如岛渔民家里做客,不能说“翻”“沉”之类的词语,而某些地方的生意人则忌讳“王”“脸”
口
《红楼梦》
1、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遇的后40回续书的总称。!
2、《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作者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因此,《红楼梦》还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两者互相衬托,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3、贾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感按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循规蹈矩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相关的世俗观念。他倾心爱恋着才情洋溢、孤标傲世的林黛玉。
4、林黛玉是最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她娇弱清丽,有着十分敏感、细腻的感情世界。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养成了强烈的自尊意识。
5、“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指的是王熙凤(人物)。她是个精明干练的女人,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速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一面,以其谈笑风生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高老头》
1、长篇小说《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的巴尔扎克。他的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颠峰,也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是其序幕。
3、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2.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①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②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③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④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⑤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3.成语的内部构造比较复杂,从结构关系看,有主谓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并列关系,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动宾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偏正关系,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补充关系,如轻于鸿毛、遗臭万年:等等。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1.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姓可能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