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缘由。
原来,杜甫也是“野无遗贤”的受害者之一...
前文说过,李隆基曾发布求贤令,凡是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长安参加考试,而后依据结果给予官职。
李林甫怕这些在野闲人中有自己的“黑粉”,在皇上面前说自己坏话。
所以从中作梗,用科举的难度来作为考核标准,结果所有人没有一个合格的。
很不幸,杜甫就是其中之一。
从那之后,老李便流落长安,拿着自己的诗词歌赋作品到处“投稿”,希望能遇到欣赏自己的人,然后获得入仕的机会。
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大唐天下从来不缺有文采的人!
李白的人气威望如何?不还得靠玉真公主帮忙吗?背后没有世家贵族给你撑腰,再有才能也没用。其实这些道理杜甫也懂,只是不想轻易放弃罢了。
林凡有心劝说几句,张了张嘴又闭上了,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思想。
劝阻,对一心报国的士子们并没有什么卵用。对他们,只能引导不能阻止!
“杜兄一片为国之心,我十分感动,但是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林凡沉思了一会道。
“林兄弟但说无妨!”
“杜兄奔走献赋以谋仕途...并不是明智之举!长安城中官员遍地,可有几人不是世家子弟?他们纵然欣赏你的才华,也不会为你举荐的。
因为真有做官的机会,他们也会留给自家族人,而不会因为欣赏,而送给外人。
所以,杜兄真要展现才能,要选对人!而这个人,就是当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