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接触说服,就不另行周知了,毕竟清廷到底在寺中策反了谁,又有哪些目标我们都不情楚,事不密则不成。”
好你个洪熙官,真是不当人子,撬走师姑不找你算账便罢了,还想挖少林的墙角。
连方丈都隔在外头,难不成老衲也是清廷的奸细?你才是奸细,你全家都是奸细,卧底少林偷了个底朝天。
可至善也说不出什么来,一旦下水湿了鞋就再也没法上岸,他也只能顺着五枚的心意行事。
唉,当年就不该贪图朝廷对南少林的助力,是自己犯了贪戒。
其实痴戒也犯了,总想着把南少林发展起来,能力压祖庭一头,这是南少林历代方丈主持的执念,至善也不能免俗。
贪嗔痴三戒皆悖,看来自己的修持还不够,至善不想说话,只跟洪熙官摆了摆手,随你便吧,老衲看不见听不到。
这就是默认洪熙官可以打着至善的名号便宜行事了。
洪熙官喜出望外,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接下来要“策反”苗显。
别过至善,五枚也跟洪熙官说起了苗显,其实不用策反,苗显本来就唯五枚马首是瞻,一直是五枚的小尾巴。
为什么苗显比五枚还小却也被至善代师收徒认作师弟,皆拜五枚所赐。
苗显家是明朝的将门世家,出过三任山海关守将,没错,吴三桂的山海关总兵原来是苗显爷爷的职务。
按苗显的话来说就是:“要不是爷爷被调离山海关,哪能出吴三桂那样的大汉奸,估计现在山海关还被我家守得固若津汤。”
明末四处板荡,苗家这个忠心耿耿的武将世家自然被皇帝放在身边,京城事急,崇祯也派出了苗显的父亲护卫福王脱身。
崇祯自己无子嗣,朱由崧就是根正苗红的大明袭裔,当然要由最放心的人负责护卫。
就这样苗显成了五枚的跟班小弟,直到五枚进了南少林,也将苗显带了进来。
如此说服苗显更简单了,洪熙官拉着他去了后山,手底下见真章。
苗显也一肚子郁闷,这个比自己还大的师侄以前在寺中也跟他处不到一块,整天就是个闷葫芦,怎么这一次回寺就跟自己套近乎了呢?
所以他把话放在了前头:“说清楚,我可没钱,身无长物,你在师叔这打不到主意。”
洪熙官没套近乎,出了寺拐了个弯避开了旁人的视线,洪熙官就向苗显攻出了一掌。
看着渐渐变大的肉掌,苗显不但没有生气,还两眼放光。
苗显这个小师叔就是个武痴,整天想着把金刚不坏体补充完全,因为他的家传“绝学”是防守,守城守关当保镖。
走入武林苗显也希望能练就一身无法破防的武功,可洪熙官攻来这一掌搔中了苗显的痒处,好像无往不利啊。
是庖丁解牛手,立足于不败然后能找出对手的间隙来,正是苗显最喜欢的考验。
苗显话也不说一句就旋身一冲,以光光头迎上洪熙官的掌刀,铁头功,圆不溜湫刀枪不入的天灵盖撞过来,问你怕不怕?
头盖骨是人体全身最硬的部分,在没有完整的金刚不坏体功法前,苗显当然首选铁头功,把自己当成一颗炮弹一样砸向对手。
洪熙官可不怕,他变掌刀为握爪,一下子就摁住了苗显的脑袋,一招太极卸劲,化解了苗显的攻势。
同时一个倒撵猴,右手一引铁头错身,左手抓住苗显后心的僧衣就这么一抡,将之甩了出去,竟飞了两丈余。
洪熙官是用巧劲抛飞苗显,他在空中一个空翻,落地并不需要缓冲就站住了,也知道洪熙官并没有恶意。
就是跟自己试招,苗显摸了摸光光头,见猎心喜:“老师侄,有两下子啊,不过看着不像是寺中武功。”
虽然搭了话,可苗显的身形却并未停下,以缠丝手像一只泥鳅一样滑步过来,确实是应对太极劲的好办法。
而且他也不仅仅只是以缠丝手来束缚洪熙官,他的光头依然有威胁。
苗显长得矮墩墩,以缠丝手来抵住洪熙官的掌力,他的铁头正好可以撞进洪熙官的怀里。
方世玉的身高是遗传的,一饮一啄皆有定数,要不是苗显,方世玉就不会练习金刚不坏体,魏溯难进入梦境也就没有长高的困局,也无法发现虎豹雷音的功用,似乎一切都成了一个循环。
洪熙官可没空想这些有的没的,心口的位置可是一个命门所在,撞实了,不死也晕。
出乎苗显的预料,洪熙官不退不避,就正正地以胸口迎上了苗显的铁头。
收招已经来不及了,苗显的头顶撞实,发了“砰”的一声重响。
不是胸骨撞断的声音,像是撞在了一个沙袋上,一部分劲道被化走了,剩下的反弹了回来。
苗显明显地感觉到了从洪熙官身体里反弹回来的劲道,头皮一阵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