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曼听公园  西行两万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离开水上市场以后,很快来到了赶摆夜市的尽头。行至此处,我们算是围绕着告庄西双景的中心区域逛了大半圈,只需左转进入小巷再走上两三个路口,便把这个圆圈补充完整了。

小巷十分安静,与刚才喧闹的夜市相比,仿佛是两个世界。一旁的路灯鹤立鸡群在绿化带里的乔木之中,任凭这些热带树木拼了命生长,也追赶不上它的身高。昏黄的灯光被浓密的树冠遮去了大半,给地面上留下一大片斑驳的黑色树荫,让走在巷道里的行人不再感到无趣。墨绿色的灌木丛里,偶尔会跑出一两只招人喜爱的猫狗,它们大概是被附近哪位富有情趣的客栈老板所豢养,为主人出门招揽生意来了。

回至酒店,楼上房间的灯光已被全部点亮,看来这座老牌旅游城市的魅力不减当年。前台的工作人员极为热情,只要有人进出,她们便会放下手中的忙碌致以微笑。刚从电梯里走出的几个房客与我们擦肩而过,他们整齐地身着宽松沙滩衣裤,一定是去夜市感受热带的风土人情。打开房门,房间内的热气迎面扑来,好在酒店的空调冷气很足,很快就给整间屋子降至一个凉爽的温度。

第二天,我们在房间里磨蹭至中午才出门。不用赶路的日子里,睡到自然醒是一家人一路走来的常态。酒店楼下的不远处,开有一家马来西亚茶餐厅,它是方圆百米内的唯一一家食肆,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午餐地点。肉骨茶、白咖啡、海鲜炒面、咖喱牛腩、炸鸡翅、蔬菜沙拉是这顿午饭的全部菜品,胃口大开的一家三口将它们一扫而光。真正的美食是不分国界的,我没有去到过马来西亚,所以不好评价腹中的马来餐是否地道,但绝对可以底气十足地恭维它的美味。

午饭后,一家人驱车去往藏身在景洪城区的曼听公园。城区位于澜沧江的西岸,而告庄西双景则处在东岸,因此汽车首先需要沿西双版纳大桥跨过澜沧江。这条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离开国境以后便被称为湄公河,下游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个东南亚国家,有着“东方多瑙河”的美誉。

我们在西双版纳大桥上,远远望见下方的江面上游弋着几艘洁白的游轮。游轮甲板上凭栏站满了跃跃欲试的乘客,他们身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把江面衬得多姿多彩。看来,许多来到景洪的外地游客不愿意错过游览这条神秘河流的机会,不过早已在沿江城市居住习惯了的我们显然不在此列。

跨过大桥,汽车来至景洪城区。这座小城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便是其极致葱郁的绿化。这里无论哪条马路上的绿化带都护养的十分优秀,行驶在其中如同在雨林里飞驰,令人心旷神怡。路旁高大的热带乔木遮天蔽日,浓密的热带灌木与花卉三五成群,每隔百米就能瞧见一片小树林的身影。与其说景洪是园林城市中的佼佼者,倒不如说整个城区都像是在热带雨林中开辟出来的一样。

十几分钟后,隐藏在傣族村寨里的曼听公园浮现在眼前。公园门前是浓密的树林,棵棵参天的巨树遮挡出一片天然的纳凉之所。这里规划的停车位显然供不应求,不过游客只需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把汽车停放在大树下的空地上即可。

曼听公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经贵为版纳傣王的御花园。时光荏苒,斗转星移,现在这里已不再是专属于特权阶层的稀罕园林,而成为了寻常百姓购票即可游览的公共场所。能够有更多的人见证自己的美丽,对它而言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幸运呢。

由公园东北大门进入,首先吸引到我们目光的是两株粗壮的菩提树。据传,它们是当年由泰国公主亲手种下,象征着中泰两国长久的友谊。眼下,这两棵巨树不仅自身长势极好,还有些翠绿的藤蔓绕着枝干共生共长,就连树干凹处积起的泥土里都长着几棵热带蕨类。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机勃勃,各自早已脱离了树木的概念,俨然是一个自成一景的复合生态圈。

菩提树旁广场内侧尽头的位置,是建在石阶上的一座雕塑群。雕塑群被一排直指天空的橄榄树拱在前方,六块造型奇特的白色石壁在此处左右对称分布,它们相互两两配对后,中间的空洞刚好组成三道递进式的傣族拱门。眼前的石壁并非垒砌而成,均是由整石打造,其中两块表面分别刻有描金的傣族文字与汉字,另外四块则纹有金色的浮雕壁画。拱门中心的位置,是一座被鲜花簇拥起的金色圆台,台上立着一位身着傣族服饰男子的全身塑像。只见他左手端着一口水钵,挥出的右手里握有一枝橄榄叶,慈祥的眉眼间带着一丝微笑。仔细观察则不难发现其端倪,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而修建的雕像。

广场去往园区深处的道路旁,是一排傣族建筑风格的商铺。店铺里销售的商品与六国水上市场无异,无非是冷饮、小吃、东南亚特产之类,西双版纳境内的每一个景点里的商店都不会浪费游客带来的源源商机。我们找了其中一家冷饮铺子喝下两杯当地特色的冷饮,饮料的滋味我早已忘却,可一家三口坐在树荫下藤质桌椅上的场景却让我记忆犹新,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