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中缅边境  西行两万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景区的最中央,是一间气势恢宏的佛寺。佛寺通体由红色砖块建造而成,墙壁、屋顶、栏杆、地面,无一例外。位于广场中央的寺庙共有三层,呈金字塔结构,每上升一层尺寸便小上许多。从外观上来看,此处的建造工艺十分考究。每层的房顶边缘处都修有一排整齐的砖塔,每个门窗的四周都葺有民族风格的砖花。寺中的佛像供奉在顶楼,若想上去朝拜,必须脱下鞋袜赤脚登塔,这样方能显示出内心的虔诚。

寺门前,红砖铺就的广场上,则修筑有不少三人高的砖塔,如同众星拱月般把佛寺簇拥起来。广场边缘是一排红砖垒起的栏杆,栏杆之外是一洼浅浅的水塘。就连这片水塘里,也坐落着一群稍矮一些的红色砖塔。它们同岸上的佛寺与佛塔共同倒影在水面上,真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而这张画,也被白菜恰到好处地记录在手机中。

由佛寺往回走,细心的游客便能发现地面上被镶嵌了一排精美的玉石。这是中缅玉石国界线,全长400余米,共由5068枚玉石心铺成,用于纪念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日子,号称世界上最昂贵的国界线。玉石国界线西侧的地砖为白色,代表着单纯质朴的缅甸;东侧则采用黄色的地砖,象征着博大包容的中国。

除了建筑外,景区河畔栽种的热带果树也值得一看。火龙果的肥厚树叶被挂着的红色果实坠得向下垂落,仿佛一位披头散发的女子,辫子上还扎有红色的头绳。百香果细长的藤蔓上挂满了圆圆的绿色果子,果实表皮光滑发亮,远处望去像是藤架上挂了一串串绿色彩灯。菠萝被长剑般的叶子保护在怀里,叶片边缘生出的锯齿看起来相当锋利,若不小心翼翼地采摘,怕是免不了受上一顿皮肉之苦。还有往日里吃过却没见过的木瓜、山竹、菠萝蜜、芒果、番荔枝等果树,算是给一家人增加了不少见识。

走出景区大门时,太阳还没下山,这个地方日落的时间确实很晚。为了消暑,我们在停车场边上的小店里喝了一杯泡鲁达。这是一款近年来风靡缅甸的饮品,由牛奶、椰汁、西米、炼乳、面包干调制而成。冰镇之后一杯下肚,便即刻驱散体内的炎热与心中的郁闷,让人回味无穷。

眼看时间尚早,我们决定跨过瑞丽江,到姐告口岸的国门去游览一趟。姐告在傣语中是“旧城”的意思,相传在元末明初时这里筑有一座城池。如今,这里已成为祖国西南最大的陆地口岸,肩负着整个云南半数边贸的重任。

汽车沿残破的公路返回城区,经人民路口向东面的瑞丽江驶去。我们在登上姐告大桥之前,先接受了来自口岸检查站的洗礼。检查站里,全副武装的特警只是简单看了几眼便放我们通行,他们着重的检查对象是从口岸满载而归的车辆。

通过大桥后,便来到了瑞丽江东岸的姐告口岸。这里的东、南、北三个方向,被缅甸的国土半包围起来,像是一个孤军深入他营的勇士。与姐告大桥相连的这条马路,叫作国门大道。顾名思义,沿国门大道向前,马路的终点就是庄严的大国门。

大国门是当地风格建筑,白色的墙、红色的瓦、金色的檐、尖塔的顶,左右对称,共有三层,看起来十分宏伟。中央宽阔的门洞,高近十米,宽约二十米,内有一道伸缩铁门,门后便是缅甸的木姐口岸。门洞上方的白墙上,嵌有神圣的国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十一个小标宋体的金色大字。门洞两侧,分别是出境与入境的边检大厅,穿过大厅便直接到达缅甸境内。

国门正前方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广场,地面上用白色油漆划有许多停车位,我们的汽车便是泊在此处。广场上,不时有游客前来拍照合影,用神圣的国门当做背景,自然是很有纪念意义。广场周围是鳞次栉比的商场店铺,有不少皮肤黝黑的缅甸友人穿梭其中。商贸区里,生意最为火爆的便是几家免税商城。只可惜,不,让白菜大为惋惜的是,我们来得并不凑巧,有些免税店已经到了打烊时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