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温格入主兵工厂的那一刻开始,英超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欧陆化改革。
弗格森是最早响应这一趋势的,并尝到了甜头,斯塔姆等球员的到来为曼联拿下九九年欧冠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他在新世纪开始时,从拉齐奥以天价引进贝隆。
这是一场志在革命的豪赌。
作为当时的世界顶级中场,贝隆以传球组织能力著称,也是弗格森寄以厚望的角色,他希望贝隆的到来能够给曼联注入更多欧陆元素,让曼联这支脱缰野马受到控制,在技战术层面上实现升华。
九九年拿下三冠王,但不管是对阵尤文图斯,还是对阵拜仁慕尼黑,都让弗格森清楚地看到了曼联对欧洲豪门球队时的明显差距,他想要竭力去弥补这份差距。
贝隆刚到曼联时,一度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实力,但很快就陷入了低迷。
他适应不了曼联,而曼联也适应不了他。
再加上当时曼联是以九二班为班底打造的阵容,天然就对空降而来的天价巨星贝隆生出敌意和抗拒,他肯定会动到旧班底的奶酪蛋糕。
尽管弗格森一直维护着贝隆,但到最后,还是不得不选择放弃。
而这时候,阿森纳凭借着法国帮和欧陆元素,在英超所向披靡,甚至以不败赛季夺冠。
俄罗斯富豪入主的切尔西也在经历了拉涅利时代后,迎来了穆里尼奥时代,葡萄牙狂人不仅带来了最先进的欧洲技战术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最先进的训练理念。
在阿森纳和切尔西的强大压力之下,弗格森继续苦苦挣扎,摸索着曼联的出路,九二班也在这种摸索当中逐渐分崩离析,以基恩离开球队为标志。
贝隆是外来和尚,念不了英超的经,于是弗格森就选择了卡里克这个本土和尚。
卡里克是一名很另类的英格兰本土球员,或者应该说,他是英格兰球员里为数不多的,踢法很欧陆化的球员,他的分球和调度在英格兰中场里是相当罕见的,也是曼联所迫切需要的,于是他被弗格森钦点为新一代曼联阵容的中场组织核心。
但卡里克也有非常明显的英格兰中场的问题,首先是向前传球能力很差,也就是说,他基本传不了多少威胁球,这一点跟贝隆比起来,差距更是娴熟。
于是,弗格森选择了老将吉格斯和斯科尔斯来辅助卡里克,由卡里克负责分配球权和调度,吉格斯和斯科尔斯负责向前传威胁球。
其次,卡里克的防守薄弱,于是弗格森就安排了弗莱彻,甚至改造安德森来配合卡里克。
原本弗格森最寄以厚望的是前拜仁的中场哈格里夫斯,可没想到,这名英格兰中场刚到曼联踢了半个赛季好球后,就重伤缺阵,从此就不复当年之勇。
最后就是卡里克自身技术特点上的不足,他的摆脱能力在英格兰中场里算是佼佼者,但在欧洲大陆,他的这份能力还是严重不足,这一点到了欧冠,尤其是淘汰赛上,会暴露得非常明显,所以卡里克的位置只能是拖后,避开对方的中场绞杀。
这一套打法帮助弗格森拿到了第二座欧冠,可核心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隐患一直都在。
曼联依旧还像是脱缰了的野马,无法娴熟地控制节奏。
节奏是一门玄学,是争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曼联在英吉利海峡的这头,它却在海峡的那头。
……
当弗格森采取四三三阵型,拿下斯科尔斯,安排卡里克、弗莱彻和吉布森首发时,曼联就已经注定了他们要开场抢攻,而且是不顾一切地去抢攻。
两个进球就是对曼联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最好的回报。
可与此同时,曼联的节奏也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尤其是当场边的海因克斯意识到这一点,当他开始要求莫德里奇往前压,像对阵米兰时逼抢皮尔洛那样,去逼抢卡里克时,曼联的节奏就乱了。
卡里克和费迪南德是曼联队内最具欧陆化的两名球员,一个中场一个中卫,可费迪南德受到了苏东的遏制,难以伸出援手,一旦卡里克受到对手的逼抢,尤其是一个莫德里奇不够,海因克斯干脆让里贝里也让中间靠,加大对卡里克的逼抢力度。
这顿时让卡里克招架不住了。
他本身的拿球能力就不强,受到拜仁这样严密逼抢后,他就开始左支右绌。
偏偏,斯科尔斯和吉格斯不在,费迪南德跑不开,他周围的接应点突然都没了。
弗莱彻也好,吉布森也好,他们都不是很好的出球接应点,更不用说要他们拿球了。
于是,渐渐的,曼联的节奏慢不下来了。
节奏这种东西说奇妙它很奇妙,说不奇妙,它又很简单。
有多简单?
你想慢?
可以,只要在对方逼抢压迫下,你能够拿住球,能控制球,那你就能慢。
否则的话,对方稍微一逼抢,你就直接开大脚,怎么